2017年西安财经学院管理学院803管理学与运筹学(管理学占60%、运筹学占40%)之管理学考研题库
● 摘要
一、选择题
1. 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认为( )。
A. 保健因素能直接起到激励职工的作用
B. 保健因素改善后会导致积极的后果
C. 保健因素能防止职工产生不满的情绪
D. 激励因素不能产生使职工满足的积极效果
【答案】C
【解析】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导致工作不满意的因素称之为保健因素,因为这此因素的缺少或不好,会引起员工的不满,而这些因素的大量存在和无比优越,只能减少员工的不满,不能增加员工的满意,所以这些因素不能起到激励作用。
2. ( )的目的在于更合理地组织管理人员的努力,提高管理劳动的效率。
A. 制度创新
B. 目标创新
C. 技术创新
D. 组织创新
【答案】D
【解析】企业系统的正常运行,既要求具有符合企业及其环境特点的运行制度,又要求具有与之相应的运行载体,即合理的组织形式。组织创新的日的在于更合理地组织管理人员的努力,提高管理劳动的效率。
3. 期望理论的提出者是美国心理学家( )。
A. 亚当斯
B. 弗鲁姆
C. 斯金纳
D. 马斯洛
【答案】B
【解析】期望理论也是过程型激励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人总是期望满足一定的需要和达到一定的目标,目标本身对于激发人的动机具有一定的影响,而激发力量的大小又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①目标效价; ②期望值,即这两个因素的乘积。
4. 在经营计划调整方法中, ( )适用于品种比较稳定的情况下生产计划和销售计划的调整。
A. 滚动计划法
B. 启用备用计划法
C. 时间序列分析法
D. 综合评价法
【答案】A
【解析】根据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情况定期修订未来的计划. 并逐期向前推移,使短期计划、中期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
5. 某企业到了2月底,发现甲产品一季度计划才完成500/a}便采取日夜轮班生产来平衡实际与计划之间的偏差; 发现乙产品供大于求,价格下降,这时决定立即减少或停止这种产品的生产。这些措施( )。
A. 均属于前馈控制
B. 均属反馈控制
C. 前者属于前馈控制,后者属于反馈控制
D. 前者属于反馈控制,后者属于前馈控制
【答案】C
【解析】题中,甲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现效率较低,第一季度结束之前,进行调整的行为属于前馈控制; 乙产品供大于求,价格下降,损失己经产生,在损失的基础上采取对策的行为属于反馈控制。
6. 风险型决策与非确定型决策的区别主要在于( )。
A. 风险型决策所承担的风险相对于非确定型决策来说要小
B. 风险型决策面临的是多种可能的自然状态,而非确定型决策面临的是无法预知的自然状态
C. 二者的区别不明显
D. 风险型决策可以预测未来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而非确定型决策不能预测概率
【答案】D
【解析】风险型决策与非确定型决策有密切的联系,但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风险型决策是指决策者面临的这样一种状态,即能够事先知道事件最终呈现的可能状态,并且可以根据经验知识或历史数据比较准确地预知可能状态出现的可能性的大小,即知道整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分布。然而,在不确定性的状态下,决策者是不能预知事件发生最终结果的可能状态以及相应的可能性大小即概率分布。
7. ( )是产品开发的决定性阶段,企业应努力稳定产品质量,精心维护产品声誉,加速扩大生产能力,组织好销售工作。
A. 投入期
B. 成长期
C. 成熟期
D. 衰退期
【答案】B
【解析】成长期,产品经过试销和改进,结构和工艺己经定型,产品质量基本稳定,生产能力也逐步形成。成长期是产品开发的决定性阶段。
8. 对未来持悲观态度、比较谨慎的决策者在进行不确定型决策时,一般采用( )。
A. 小中取小法
B 小中取大法
C. 大中取小法
D. 大中取大法
【答案】B
【解析】决策者对未来持悲观态度,认为未来会出现最差的情况。决策时,对各种方案都按它带来的最低收益考虑,然后比较哪种方案的最低收益最高,简称小中取人法。
9. 领导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 )侧重于研究领导人的性格、素质方面的特征。
A. 特质理论阶段
B. 行为理论阶段
C. 效用领导阶段
D. 权变理论阶段
【答案】A
【解析】领导理论的三个阶段为:特质理论阶段、行为理论阶段、权变理论阶段。领导特质理论认为伟大的领导者都具有某些共同的特性,个人特性的差异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领导风格。B 项,领导行为论试图从研究领导者的行为特点与绩效的关系,来寻找最有效的领导风格; D 项,领导权变论具有普遍适用的领导特性和领导行为,有效的领导者能因自己当时所处情景的不同而变化自己的领导行为和领导方式。
10.管理者对某一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提出行动方案。因此,他需要做以下工作:(1)分析评价各方案; (2)确定决策目标; (3)选择满意方案并实施; (4)认识和分析问题; (5)拟定备选行动方案。正确的分析思路应该是( )。
A. (5)~(3)~(4)~(1)~(2)
B. (4)~(2)~(5)~(1)~(3)
C. (5)~(4)~(2)~(1)~(3)
D. (4)~(5)~(1)~(2)~(3)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