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中FDP进行性增高提示()。 多发性骨髓瘤。 腹膜结核。 肾病综合征。 肾小管损害。 肾小球内有局部凝血。
有关毒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接触途径和方式、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都可影响物质的毒性。 毒性高的物质需要较大的量才呈现毒性。 决定毒性的因素是与机体接触基础的剂量。 毒性是一种物质对机体造成损害的能力。 只要达到一定的数量,任何物质对机体都具有毒性。
患者男性,38岁,因“昏迷不醒”来诊。患者睡前用炭火盆取暖,清晨邻居发现其昏迷不醒,马上送医。查体:血压90/50mmHg(1mmHg=0.133kPa),体温39℃,呼吸28次/分,心率108次/分,面色苍白,口唇呈樱桃红色。最可能的诊断是() 有机磷农药中毒。 误服不洁食物。 乙醇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 误服强酸溶液。
进行血浆脂蛋白电泳时,哪个脂蛋白的泳动速度最慢() α-脂蛋白。 前β-脂蛋白。 β脂蛋白。 乳糜微粒。 脂蛋白A.。
有害作用的质反应剂量反应关系多呈S型曲线,原因是不同个体的() 吸收速度差异。 分布部位差异。 代谢速度差异。 排泄速度差异。 易感性差异。
决定某种外源化学物对机体损害作用的最重要因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