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厦门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系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之计算机网络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综合题

1. 目前有哪几种方案改造因特网使因特网能够适合于传送音频/视频数据?

【答案】为了使因特网能够适合于传送音频/视频数据,目前常采用的几种方案:

(1)大量使用光缆,使网络的时延和时延抖动减小,使用具有大量高速缓存的高速路由器,在网上传送实时数据就不会有问题;

(2)将因特网改造为能够对端到端的带宽实现预留,从而根本改变因特网的协议找一从无连接的网络变为面向连接的网络;

(3)付出较小的代价部分改动因特网的协议,也能够使多媒体信息在因特网上的传输质量得到改进。

2. 为什么无线局域网的站点在发送数据帧时,即使检测到信道空闲也仍然要等待一小段时间?为什么在发送数据帧的过程中不像以太网那样继续对信道进行检测?

【答案】无线局域网的站点在发送数据帧时,即使检测到信道空闲也仍然要等待一小段时间是因为电磁波在总线上总是以有限的速率传播的。无线局域网的站点在传送数据帧时,检测到信道空闲,其实可能并不空闲。数据在线路上还有可能出现碰撞,一旦出现碰撞,在这个帧的发送时间内信道资源都被浪费了,所以要等待一小段时间。

发送数据帧的过程中不像以太网那样继续对信道进行检测是因为无线局域网上发送数据帧后要求对方必须返回确认帧,而以太网则不需要对方返回确认帧,所以不再继续对信道进行检测。

3. IGP 和EGP 这两类协议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案】IGP 是在一个自制系统内部使用的路由选择协议,主要考虑在AS 内部如何高效地工作,只关心本自治系统内如何传送数据报,与互联网中其他自治系统使用什么协议无关,对费用和代价考虑不多。EGP 是在不同的AS 边界传递路由选择信息的协议,不关心AS 内部使用何种协议,但必须考虑其他方面的政策,需要多条路由,代价费用方面可能更重要。

4. 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帧定界、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为什么都必须加以解决?

【答案】数据链路层协议有许多种,但有三个基本问题是共同的,即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

(1)封装成帧:在一段数据的前后分别添加首部和尾部。接收端在收到物理层上交的比特流后,就能根据首部和尾部的标记,从收到的比特流中识别帧的开始和结束。帧定界有利于检测数

据传输过程中的差错,若接收到的帧不完整(缺少头部开始符SOH 或传输结束符EOT ),接收方就会将帧丢弃;

(2)透明传输:由于帧的开始和结束标记是使用专门指明的控制字符,因此,所传输的数据中的任何8比特的组合一定不允许用作帧定界的控制字符的比特编码,否则会出现帧定界错误。为此,发送端的数据链路层在数据中出现控制字符时,在前面插入一个转义字符ESC , 接收端的数据链路层在将数据送往网络之前删除这个插入的转义字符;

(3)差错检测:现实的通信链路是不理想的,比特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差错,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在计算机网络传输数据时,必须采用各种差错检测措施。目前在数据链路层广泛使用的是循环冗余校验(CRC )检错技术。

5. 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 ,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

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1)数据长度为

数据长度为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s。 数据发送速率为 试计算以下两

从以上计算结果可得出什么结论?

【答案】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的计算公式:

(1)发送时延

传播时延

(2)发送时延

传播时延 从以上计算结果得出的结论是:若数据长度大且发送速率低,则在总时延中,发送时延往往大于传播时延;若数据长度短且发送速率高,则传播时延有可能是总时延中的主要成分。

6. 什么是最大传送单元MTU , 它和IP 数据报首部中的哪个字段有关系?

【答案】在IP 层下面的每一种数据链路层都有其自己的帧格式,其中包括帧格式中的数据字段的最大长度,这称为最大传送单元MTU (Maximum Transfer Unit )。当一个IP 数据报封装成链路层的帧时,此数据报的总长度(即首部加上数据部分)一定不能超过下面的数据链路层的MTU 值。当数据报长度超过网络所容许的最大传送单元MTU 时,就必须把过长的数据报进行分片后才能在网络上传送(见后面的“片偏移”字段)。这时,数据报首部中的“总长度”字段不是指未分片前的数据报长度,而是指分片后的每一个分片的首部长度与数据长度的总和。

7. 共有四个站进行码分多址CDMA 通信。四个站的码片序列为:

现收到这样的码片序列:

问哪个站发送数据了?发送数据的站发送的1还是0?

【答案】设接收到的码片序列为s ,A 、B 、C 、D4个站的码片序列分别为

据公式

由可作如下计算: 可知,A 站发送的数据是1。 根同理,计算B 、C 、D 站: 由

由可知,B 站发送的数据为0。 可知,C 站没有发送数据。 可知,D 站发送的数据是1。

因此,发送数据的站有A 、B 、D 站,分别发送的是1、0、1,C 站没有发送数据。

8. 信道速率为4kb/s, 采用停止-等待协议,传播时延为20ms 。确认帧长度和处理时间可忽略。问帧长多少才能使信道利用率达到至少50%?

【答案】已知信道的数据传输速率B=4kb/s, 信道的单向传输时延R=0.02s,假设一帧的帧长为L 。在停止-等待协议中,协议忙的时间为数据发送的时间L/B,协议空闲的时间为数据发送后等待确认帧返回的时间=2R,数据发送周期=L/B+2R,则要使停止-等待协议的效率至少为50%, 需满足

可得:

因此,当帧长大于等于160比特时,停止-等待协议的效率至少为50%。

9. MPLS 能否使用显式路由选择以保证对特定流的QoS 需求(如带宽或时延)?请说明理由。

【答案】MPLS 可以使用显式路由选择以保证对特定流的QoS 需求,但有关这种QoS 需求的信息应当使边沿路由器知道。MPLS 使用显式路由选择可以灵活选择一条低延迟、安全的路径来传输数据,从而满足了用户的应用需求服务,或者说可以提供一致的、可预计的数据交付服务。因此,可以保证对特定流的QoS 需求。

10.一UDP 用户数据报的首部的十六进制表示是:06320045001CE217。试求源端口、目的端口、用户数据报的总长度、数据部分长度。这个用户数据报是从客户发送给服务器还是从服务器发送给客户?使用UDP 的这个服务器程序是什么?

【答案】十六进制的06 32代表源端口,00 45代表目的端口,00 1C代表用户数据报的总长度,E2 17代表检验和字段。因此源端口1586, 目的端口69, UDP 用户数据报总长度28字节,数据部分长度20字节。

由于目的端口号<1023, 即目的端口是熟知端口,因此,该数据报是从客户发送给服务器的,熟知端口69对应的服务程序是TFT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