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827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选择题

1. 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的输出信号是( )。

A. 样品吸收与参比吸收之差

B. 样品吸收与参比吸收之比

C. 样品在测定波长的吸收与参比波长的吸收之差

D. 样品在测定波长的吸收与参比波长的吸收之比

【答案】C

【解析】由双波长分光光度计方框图可知:光源发出的复光交替通过单色器1和单色器2, 得到测定波长和参比波长组分A 在测定波长和测定波长和参比波长交替通过吸收池并通过检测器检测,使得干扰

使得测定组分B 在和有:

因此,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的输出信号是样品在测定波长的吸收与参比波长的吸收之差(设A 和B 的吸收光谱有等吸收点)。

2. 关于NMR 氢谱,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 )。

A.NMR 氢谱可以给出质子的类型和化学环境

B.NMR 氢谱可以给出质子的分布

C.NMR 氢谱可以给出质子间的相互关系

D.NMR 氢谱可以鉴别化学环境相似的烷烃

【答案】D

【解析】A 项,通过化学位移,可以确定质子类型和所处的化学环境;B 项,通过比较积分高度,可以判断质子的分布;C 项,通过峰耦合和分裂可以给出质子间的相互关系;D 项,不能鉴别化学环境相似的烷烃。

3.

沉淀滴定中莫尔法测定

A. 减少参比波长下有:

时,滴定过程必须剧烈摇动溶液,这是因为( )。 颜色对滴定终点观察的影响

B. 生成沉淀的溶解度太小,摇动可增加沉淀与指示剂的接触

C. 防止吸附作用而滴定终点提前

D. 由于两沉淀的溶度积接近,防止沉淀间转换

【答案】C

4. 已知值和最低酸度分别为( )。

A.19.94;4.53

B.17.94;4.53

C.19.94;3.87

D.17.94:2.86

【答案】A

【解析】最高酸度时,

最低酸度时, 则滴定

最高酸度下

5. 某分析工作者按置信度为95%对某组结果计算后,写出了如下4种报告,请你分析一下,其中( )为合理。

A. (25.48+0.1)%

B. (25.48+0.13)%

C. (25.48+0.135)%

D. (25.48+0.1348)%

【答案】B

6. (多选)关于红外光谱的吸收峰,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

A. 诱导效应使吸收峰向高波数方向移动

B. 物质分子发生互变异构时,吸收峰位置不发生变化

C. 共轭效应使吸收峰向低波数方向移动

D. 氢键的形成使吸收峰向高波数方向移动

【答案】AC

【解析】物质分子发生互变异构时,吸收峰位置发生变化;氢键的形成使吸收峰向低波数方向移动。

7. 铝盐药物的测定常应用络合滴定法,做法是加入过量的EDTA ,加热煮沸片刻后,再用标准锌溶液滴定,该法的滴定方式是( )。

A. 直接滴定法

B. 置换滴定法

C. 返滴定法

D. 间接滴定法

【答案】C

8. 若用等体积萃取要求一次萃取率大于90%,那么分配比必须大于( )。

A.45

B.15

C.13

D.9

【答案】D

9. 采用均相沉淀法,不能达到的目的是( )。

A. 防止局部过浓

B. 生成大颗粒沉淀

C. 防止继沉淀

D. 降低过饱和度

【答案】B

10.配位滴定中采用返滴定法测定

A. 反应速度慢

B. 封闭二甲酚橙

C. 原因包括A 和B

D. 全不对

【答案】C

原因是( )。

二、简答题

11.显著性检验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来判断差异是由系统误差还是随机误差引起的数据之间的差异性。

12.在离子交换色谱操作中,怎样选择离子交换树脂?

【答案】(1)对阴阳离子交换树脂的选择:正电荷选择阳离子交换树脂,负电荷选择阴离子交换树脂;

(2)对离子交换树脂强弱的选择:较强的酸性或碱性,选择弱酸性或弱碱性树脂; (3)对离子交换树脂离子型的选择:根据分离的目的,弱酸或弱碱性树脂不使用H 型或OH 型。

13.滴定分析所基于的化学反应必须具备的条件有哪些?

【答案】滴定分析所基于的化学反应必须具备的条件有答:

(1)反应必需定量地完成;

(2)反应速度要快,如果速度较慢,要设法加快其速度;

(3)有合适的确定终点的方法。

14.设计用络合滴定法在pH5〜6, 以二甲酚橙作指示剂,测定

的方法,要求:

(1)列出测定步骤或流程图,同时标明使用的滴定剂,掩蔽剂的名称;

混合溶液中各组分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