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811环境化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分配系数【答案】分配系数是指在土壤一水体系中,土壤对非离子性有机化合物的吸着主要是溶质的分配过程(溶解),即非离子性有机化合物可通过溶解作用分配到土壤有机质中,并经过一定时间达到分配平衡,此时有机化合物在土壤有机质和水中含量的比值。
2.
半数有效剂量(浓度)
【答案】半数有效剂量(浓度)是指毒物引起受试生物的半数产生同一毒作用所需的毒物剂量(浓度)。数值越小,受试物质的毒性越高,反之,则毒性越低。半数有效剂量或半数有效浓度,若以死亡率作为毒作用的观察指标,则称为半数致死剂量或半数致死浓度
3. 气温垂直递减率【答案】气温垂直递减率是指随高度升高气温的降低率。一般来说,气体在加热或降温的过程中,如果其高度变化,那么气压也会变化,气压的变化会导致气体膨胀或者收缩,膨胀可以使温度降低,收缩可以使温度升高。由于气象条件的不同,气温垂直递减率可大于零,等于零或小于零。
4. 共代谢
【答案】微生物的共代谢是指某些有机污染物质虽然不能作为微生物的唯一碳源与能源而被分解,但在有另外的化合物存在提供碳源或能源时,或者在先经结构相似物质对微生物诱导驯化,使其机体内产生诱导酶后,该有机物质也能被降解的现象。
二、简答题
5. 植物修复研究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答案】植物修复研究的发展趋势如下:
(1)通过调查与分析,寻找新的生物量大的超积累植物。
(2)筛选生物量大、具有中等积累重金属能力的植物。
(3)采用植物基因技术,培育一些生物量大、生长速率快、生长周期短的超积累植物。
(4)深入研究超积累植物和非超积累楦物吸收、运输和积累重金属的生理机制,从而通过适当的农业措施如灌溉、施肥、调整植物种植和收获时间、施加土壤改良剂或改善根际微生物,提高植物修复效益。
6. 什么是急性毒性?表达急性毒性的指数是什么?发生降解时的条件是什么?
【答案】(1)急性毒性的定义
急性毒性是指一种时间较短的快速严重的反应。急性中毒干扰必需的生理过程,导致各种症状,甚至死亡。
(2
)表达急性毒性的指数
急性毒作用一般以半数有效剂量
或半数有效浓度
来表示。
和
或
和是和分别是数值毒物引起一群受试生物的半数产生同一毒作用所需的毒物剂量和毒物浓度。越小,受试物质的毒性越高,反之,
则毒性越低。
急性毒作用也可用半数致死剂量
(3
)发生降解时的条件
存在适当发生条件时
;
当适当的代谢活性表达时
;
当污染物、营养素和生物之间有接触时
;
当毒性和优先利用没有产生时。或半数致死浓度来表示
,
以死亡率作为毒作用的观察指标。根据半数致死剂量,一般分为4或5级。
7. 简述DDT 的主要特性和在环境中迀移、转化与归趋的主要途径。【答案】(1)DDT 的主要特征
①热稳定性高,挥发性小,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和脂肪;
②在植物叶片中积累大,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③易被土壤胶体吸附,在土壤中移动难;
④可发生生物降解,可分为还原氧化和脱氯化氢,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发生光解和光降解。
(2)DDT 迁移、转化、归趋主要途径
三、论述题
8. 请描述当今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答案】当今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有:
(1)酸雨
酸雨是指值小于5.6的雨、雪、雾、雹等大气降水。它可分为“湿沉降”与“干沉降”两大类,前者指的是所有气状污染物或粒状污染物,随着雨、雪、雾或雹等降水型态而落到地面,后者是指在不降雨的H 子,从空中降下来的灰尘所带的一些酸性物质。
(2)臭氧空洞
臭氧空洞实施大量用作制冷剂、喷雾剂、发泡剂等化工制剂的氟氯烃导致臭氧减少,造成臭氧层缺失。
(3)温室效应
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此为“温室效应”。
(4)淡水缺乏
地球上大部分水都为咸水,能供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只占全球水资源的2.7%。
(5)生态恶化
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和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方式,打破了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和平衡机制,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
(6)资源短缺
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各样的资源被开发应用,但资源是有限的,盲目开发造成了资源短缺。
(7)土地荒漠化
土地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了退化,即土地退化。
9. 举出一个DDT 生物蓄积的例子,并解释DDT 在食物链中生物累积的原因。
【答案】(1)生物蓄积定义
生物蓄积是机体长期接触某污染物质,若吸收超过排泄及其代谢转化,则会出现该污染物质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