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624中外建筑史之中国建筑史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大明宫

【答案】大明宫是唐代宫殿,始建于唐代早期,唐后期毁于兵乱。根据史籍,大明宫为唐高宗以后的主要朝会之所。大明宫的平面形状,南部呈长方形,北部呈梯形,面积3.2平方公里,版筑夯土城墙。在东西北三面都有与宫墙平行的夹城,殿亭建筑遗址多在宫城北部。

2. 天井与甬道

【答案】天井与甬道是中国古代墓葬的组成部分。天井是指开凿于长墓道中的竖井,最初出现于北魏时期,或为对现实生活中院落的模仿,唐以后由于墓道的缩短并消失,天井也随之消失。甬道是指墓葬中联接墓门和墓室的通道,多见于魏晋隋唐墓。

3. 刘秉忠

【答案】刘秉忠是元朝开国元勋和丞相,郭守敬的老师,元朝国号的拟定者,元大都修建者,著名元代政治家,元曲作家,阴阳风水学家和建筑专家。

4. 副阶周匝

【答案】副阶周匝是指塔身、殿身的周围环绕一圈外廊,在宋代李诫编著的《营造法式》中称为副阶周匝。通常应用于比较隆重的建筑,例如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二、绘图题

5. 云南昆明一颗印住宅平面图

【答案】

6. 北京天坛祈年殿总平面图

【答案】

三、论述题

7. 简述“穿土为圹”。

【答案】汉代贵族墓的形制有穿土为圹墓和凿山为藏墓两种。穿土为圹墓即在平地掘土圹,再于土圹中设置砖室或石室或木椁室,殓棺埋葬。穿土为圹木椁墓又有两种:

(1)黄肠题凑墓

①结构特点

用长60~90、10~20见方的木枋层层平铺、叠垒成椁室;木枋头端皆向内(外),即从椁室内往外看,四壁都只见木枋的端头。“黄肠”则因题凑所用木料都是剥去树皮的柏木,以木色淡黄而得名。

②代表

北京大葆台汉墓为最著名的黄肠题凑墓,用1500多根柏木垒成宏大的题凑,高达3米,直抵墓室顶部。

(2)多流行于“楚地”的“井椁”

①结构特点

用木板拼合成的椁室,除了正中间的棺室之外,还有头箱、足箱和左右边箱以放置随葬品。 ②代表

这一类最杰出的代表是位于湖南省长沙市的马王堆汉墓。马王堆汉墓1号的木椁共用70块木版,重数十吨,估计要用200立方米的原木才能制成。其中最大的一块边板长4.88米、宽1.52米、厚0.26米,重1500公斤。

总之,不管是什么样的椁室(还包括凿山为藏者),汉代的墓室均可划分为“内藏室”和“外藏室”两部分。

8. 试列举三种隋唐时期的墓葬,并对其形制加以简要说明。

【答案】迄至今日,已公布的隋唐墓葬多达数千座,出土的随葬品更是丰富多样,形成了隋唐墓葬特有的风采。比较有代表性的墓葬有:

(1)竖穴土坑墓

一般距地表仅深一米左右,墓室平面呈长方形或梯形,全长通常在2~2.5米。有的有木棺痕迹,有的以数枚瓦片掩身。随葬品仅有几件日用陶器,极少留下有墓主姓名的纪念物。这类墓形在整个隋唐时代没有什么彼岸花,属于一般平民的墓葬。

(2)双室砖墓

有长斜坡墓道,4个以上天井和小龛,全长在50米以上,有前后两个墓室,有石门、石棺或石椁等石葬具。随葬品极其丰富。地面上有高大的封土堆、石像生、石碑等设施。这一型墓葬的墓主人,官品通常均为正一品,极少数低于一品的也有特殊原因。

(3)小型单室土洞墓

全长在10米以下的小型单室土洞墓。有的有砖棺床,有的是土棺床或没有棺床,葬具为木棺,斜坡或竖斜墓道。随葬品较少,以日用陶瓷器为主。这一型墓的墓主人身份也比较复杂,官阶高低悬殊,从三品的高级官员到九品的低级官员,甚至平民都可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