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新编教育管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管理跨度
【答案】管理跨度亦称“管理幅度”,是一个主管人员或部门直接管辖的下属人员或部门的多少。一般而言,管理跨度影响管理者对下属的控制强度,影响组织分层的多少,影响信息沟通的速度或准确性,关系下属积极性的发挥。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管理跨度小型化、大型化和权变化三种观点:①传统观点认为,一名管理者管理的下属不应超过6名,只有这样才能施加严密的控制,才能避免由于下属人员的增加而带来的复杂关系。②主张管理跨度大型化的观点认为,这种结构可以使层次减少,有利于沟通; 可以减少管理人员的数量,较少发生权利和责任的重叠,因而使冲突和推诿责任的现象较少发生; 可以使下属享有较充分的权力,有利于调动其积极性; 可以降低管理成本,节约资金。③持权变观点的人们认为,管理跨度究竟多大为好不能一概而论,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影响幅度的因素有:管理者和下属双方的能力; 管理工作的性质; 管理的标准化程度和下作的相似程度; 授权的程度; 管理者可自由支配的时间等。
2. 管理
【答案】管理:管理是指管理者运用一定的原理与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引导、组织被管理者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种活动。管理具有两重性,它是非政治性与政治性的统一。管理的这种属性,表现在管理必须也只能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管理的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①管理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为实现一定目标服务的;
②管理都是对人、财、物、信息、时空的管理;
③管理是一个计划、实施、检查、总结的过程。
④每一种管理活动都是管理的主体和管理的客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3. 全面质量管理
【答案】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特征包括:①全面质量管理是对全部因素的管理; ②全面质量管理是对工作全过程的管理; ③全面质量管理是全员参与的管理; ④尽量做到一切用数据说话,重视资料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按客观规律办事。
4. 教师聘任制度
【答案】教师聘任制度是由学校或者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教学需要设置工作岗位,聘请具有教师资格的公民担任相应教师职务的制度。其特点是任职条件因需要而定,聘任双方均有相应
的权利与义务,双向选择,地位平等,任职期限固定,任务与酬金明确,聘任期满后根据本人表现、工作能力、单位工作岗位需要,决定去留。《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双方地位平等的原则,由学校和教师签订聘任合同,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其基本内容包括:①学校根据教育教学和科研上作的需要,设置相应的教师职务岗位,并规定其明确的职责:②在定编定员的基础上确定各级教师职务的合理结构比例; ③由学校校长在具有相应教师任职资格的教师中择优聘任; ④学校和教师双方遵循地位平等的原则,签订聘任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幼教师职务有一定的任期,教师在任职期间,领取相应的职务工资。
5. 经济人假设
【答案】经济人假设是一种人性假设理论,起源于享受主义哲学和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关于劳动交换的经济理论,是指追求自身利益或效用的最大化是个体行为的基本动机,个人在选定目标后对达成目标的各种行动方案根据成本和收益作出选择。根据“经济人”的假设而采取相应的管理策略,可以归纳为以下下点:①管理工作的重点在于提高生产率、完成生产任务,而对于人的感情和道义上应负的责任,则是无关紧要的。从这种观点来看,管理就是计划、组织、经营、指导、监督。这种管理方式称做任务管理。②管理工作只是少数人的事,与广大工人群众无关。工人的主要任务是听从管理者的指挥,拼命干活。③在奖励制度方面,主要是用金钱来刺激工人生产积极性,同时对消极怠上者采用严厉的惩罚措施。
6. 知识经济
【答案】是指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指对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与使用,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知识的生产率,或者说人类正在步入一个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消费)为最重要特征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有:①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日益成为知识经济的基础; ②信息和通信技术在知识经济发展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 ③服务业在知识经济中扮演主要角色; ④人力资本素质成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
7. 系统
【答案】系统(system )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事物组成的具有整体功能和综合行为的有机整体。按不同的分类方式可分为:小系统、大系统、巨系统; 自然系统、人工系统; 物质系统、概念系统; 开放系统、封闭系统; 静态系统、动态系统; 等等。它可以是一个学生、一个班级、一个教研组、一个学校. 也可以是整个国民经济、整个社会、整个自然界、整个宇宙。为实现系统自身的稳定和功能,它需要以一定方式取得、使用、保持和传递能量、物质和信息; 也需要对其各个构成部分进行组织,使其内部组织协同有序。
8. 学校组织文化
【答案】学校组织文化,是指一所学校在自己的长期活动中所积淀下来的、为全校成员所共同赞成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合。
二、简答题
9. 试述教育评价的各个环节及其要求。
【答案】(1)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是系统的、操作化、可测量的评价标准,是目标的具体化。它是开展评价工作的主要依据,也是评价成功的关键。
①制定指标应把握的几点特殊要求
制定教育评价的指标体系除了要遵循教育评价的一般原则之外,还要遵循几点特殊的要求: a. 各项指标要有独立性,其内涵不应与其他指标相互重叠。
b. 各项指标要协调,一方面应能从各个侧面反映目标要求,在主要规定性上完整地表现出评价对象的特征; 另一方面,指标间不应相互矛盾和冲突。
c. 指标应是可测的。指标应尽量使用行为化、操作化的语台,以便采用适当方法获得较为直观、便于处理的信息。
d. 指标应有可行性。指标设定的水平应符合学校的实际,有群众基础,为他们所认同,不能过高或过低,也不能过于复杂,不便操作。
②指标体系的设计方法
指标体系设计大致分为两步,即分解目标和制定权重。
a. 分解目标是将总目标解析为层次分明、可测量的具体指标条目的过程,这一过程大概要经过以下几步:研究目标结构,将一级目标逐个列出; 将每个一级目标逐层分解,可列为第二级、第三级目标,直至定出可测量、可操作的末级指标; 分解后,再从总体上审查指标是否合理。
b. 制定权重是对各项评价指标根据其在总体指标体系中作用大小而赋予一定的价值,它是以小数值来体现的,在0-'1之间取值,同一评价指标体系中各项权重之和为1。权重的分配方式可以有两种:直接分配和分级分配。确定权重的主要方法也有两种:专家会议法和简化特尔裴法。专家会次法是邀请一批专家开会共同讨论指标权数的确定,大家面对面交换意见并最终达成一致看法; 特尔裴法是专家背对背、以匿名方式展开讨论确定权重的一种方式。
(2)选择恰当手段获得信息
在教育评价中,一般常用的获得评价信息的手段有考试、问卷调查法、谈话法、行动观察法、问题情景法、个案研究法等。这些方法的运用要严格遵循科学程序进行。
(3)质量信息的分析
在对各项工作的质量和学生的质量进行考核或调查而获得必要的信息之后,就要对所得资料进行科学地统计分析和评价,寻找出某些带规律性的结论,作为实施质量控制的依据。学校质量分析大致可以分为前后相联系的两种类型:状态分析和因果分析。前者是对质量现有状态的初步分析和判断,带有描述的性质; 后者是对影响质量的原因进行分析,带有推断的性质。
(4)提出质量改进意见和建议
质量改进建议应该在坚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因人因地制宜地提出实事求是的改进期望,所提要求应尽可能与被评价者或部门直接交换意见。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