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贵州大学艺术学院873中西美学史之西方美学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比较优美和崇高的审美特征。
【答案】(1)优美的特征
①侧重于静态;
②显得小巧玲珑,外表光滑;
③显得单纯、不复杂深奥,也没有对立冲突;
④给予主体的审美感受是一种贯穿始终的愉悦之情,是一种顺向的吸引。
(2)崇高的特征
①侧重于动态;
②凡崇高的对象都表现出伟大恢弘、粗犷有力等形貌特征;
③崇高显得复杂深奥,其中充满了矛盾冲突,甚至包含了丑的因素;
④崇高给人的感受是一种由逆到顺的复合的感受,是一种有恐惧转为愉悦,由惊赞转为振奋的感受。
2. 为什么说艺术应当是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答案】(1)艺术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表现;
(2)研究艺术欣赏有助于更深刻地把握人类美感经验的本质和特点;
(3)通过艺术能更好地抓住审美对象的基本特征;
(4)通过艺术研究审美观念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3. 美育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答案】美育的主要途径是家庭美育,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与此同时,自然美育和艺术美育也渗透其中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家庭美育
家庭教育是美育的起点。社会是由家庭组成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是人生的起点,父母是孩子最早的教师。一个人最早接受美育,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作为美的摇篮,甚至当一个胎儿在母腹之中尚未出生时,就己经可以开始进行美育了。
(2)学校美育
学校美育是美育的重点。学校是从家庭到社会的中间环节,它对学生施行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教育,因此,比起家庭美育和社会美育来,学校美育的时间更有保证、条件更加优越、美育更加系统、效果更加明显。
(3)社会美育。社会美育是美育的大课堂。社会美育是指借助于社会上各种专门的美育设施和环境所施行的美育。比起家庭美育和学校美育来,社会美育具有更加广阔的范围和鲜明的特点。
(4)自然美育。自然美育是美育的重要方面。自然美是指客观世界中自然事物与自然现象的美。自然美对人们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体验人生、激发情感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美育作用。
(5)艺术美育。艺术美育是美育的核心与主要手段。艺术美育在审美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重要作用。艺术美育是美育核心,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手段与途径。艺术美育之所以具有这样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是由艺术美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
4. 自然美高于艺术美,还是艺术美高于自然美?
【答案】自然美和艺术美没有高下之分。
主张自然美高于艺术美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朱光潜,主张艺术美高于自然美的著名人物是黑格尔; 他们的旗帜都很鲜明,就他们都是意象世界,都离小开人的创造,都显现真实的存在这一点来说,他们并没有谁高谁低之分。从美作为审美意象这个层面,即从美的本体这个层面,自然美和艺术美没有高下之分。
5. 简述喜剧性的基本美学特征。
【答案】(1)喜剧性艺术的基本美学特征是“寓庄于谐”。“庄”是指喜剧的主题思想体现了深刻的社会内容,“谐”是指主题思想的表现形式诙谐可笑。在喜剧中,“庄”与“谐”处于辨证的统一。失去了深刻的主题思想,喜剧就失去了灵魂; 但是,没有诙谐可笑的形式,喜剧就不成其为喜剧。
(2)喜剧性艺术取得“寓庄于谐”的美学效果的途径主要有两种:
①在倒错中显真实。一切艺术都要真实地反映生活,而喜剧艺术是要在倒错(自相矛盾)的形式中显示真实,以取得喜剧效果。
②以夸张揭示荒诞。通过夸张乃至变形,揭示真实,常常能够产生明显的喜剧效果。
6. 先锋艺术的美学意义?
【答案】先锋艺术是现代艺术流派之一。广义的泛指最新的,具有反叛性的文学艺术现象; 狭义的特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在欧洲出现的,反对艺术体制和艺术自律的一些艺术流派。先锋艺术出现在西方的现代主义之中,是西方现代主义提出的一个概念。先锋艺术的美学意义表现为:
(1)解构的姿势
先锋艺术具有强烈的反抗性,它有对固有文化结构和传统的巨大破坏力。先锋艺术视一切即成的艺术模式为天敌,它在传统的对立面寻找自身的价值,并永远以一种解构的姿态出现。
(2)美学极端主义
先锋艺术具有创新性,当“先锋”一词进入艺术时,其特有的内涵决定了先锋艺术在艺术领域的绝对前卫特征。对先锋艺术家来讲,重复是巨大的硬伤,他们把自己人生的独到见解通过先锋艺术这种形式表达出来,以此引发一种精神冲击和震荡。因此,他们往往借助艺术形式上的新
奇夸张表达其思想内涵上的深刻性。这样狂热的实验性导致其把实验这种手段提升到同独创一样的位置,并将其视为自己的一种那美学思想,卡琳内斯库就将其归纳为“美学极端主义”,进而认为“对过去的拒斥和对新生物的崇拜”是其美学纲领。
(3)新奇惊异的美感
先锋艺术具有前瞻性,先锋艺术家往往通过夸张变形的手法来实现新奇的艺术表达形式,在此种类型的表达的过程中,其直接的效果是作用于人类灵魂的深处,让人在精神层面上产生强烈的震惊,进而实现直视自身的可育旨。
7. 简述美感的潜伏功利性。
【答案】(1)美感的潜伏功利性
①美感作为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形象的直接性和情感的愉悦性的统一,是有社会功利目的的。
②美感功利性的来源:美的对象的功利性和所表现的社会生活内容。
③美感功利性是在非功利性后面潜伏着的
美感的社会功利性是由事物的实用性发展而来的,某种事物一旦获得审美价值之后,人们可以力求仅仅为了这一价值而去获得这一事物,而忘掉这事物的价值的来源,甚至连想都不想一下。这也只是说明美感的功利性是潜伏的,蕴含在愉悦性之中。
④美感的社会功利内容集中地表现在它的物化形态的艺术上
美感不仅给人以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喜悦,使人身心得到更好的娱乐和休息,而且就在这种喜悦中给人以精神上的影响,提高人的思想境界,丰富人的情感和情操,使人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进一步激起为美好生活理想和改造环境而积极奋斗的热情,从而潜伏着更深广的社会功利内容。
⑤美感虽没有实用功利,但绝不是与功利无关,更不是与功利对立,而是在美感的愉悦、爱好、兴趣里蕴藏着、潜伏着巨大的精神上的功利。
(2)美感的功利性与实用的功利性的区别
①美感的功利性是潜伏着的,它不同于个人的实用功利。美感不是一种物质欲望,而是精神上的享受,是在潜移默化中起作用,从而陶冶性情,提高思想境界。
②个人的实用功利是外在的,是一切物质或财富的满足,是一种感官的需要或生活欲望的满足。它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物质的欲望占有和消耗。美感的功利性小是物质的需要和占有,而是一种精神上的需要、满足和享受。
③个人实用功利要受感官的需要、物质的占有和消耗的制约,是不自由的; 美感没有个人欲望,不受物质利益的束缚和制约,审美愉快的功利性是无私的和自由的。
(3)美感的功利性与道德的功利性的区别
①道德感的功利性是引起实践活动或被实践需要所感染。
②美感是一种欣赏的态度,这种态度不引起实践活动和被实践活动所感染,人们只是在欣赏的态度中得到审美愉悦和美感享受,它的功利性是潜在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