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31岁,心慌待查。心电图如图3-7-1所示,应诊断为()。 心房颤动。 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律不齐。 窦房结内游走心律。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一般百日咳症状表现中鸡鸣吼声出现在()。 卡他期。 痉咳期。 肺炎期。 恢复期。 潜伏期。
患者,男,31岁,因“肥厚型心肌病并发室上性心动过速”3天,在院外治疗无效,于某日下午3时收入住院。查体:体温36.7℃,脉搏17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4/8kPa,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电图示: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率170次/分。入院后给予心电监护,持续高流量吸氧。下午3时30分给普罗帕酮(心律平)70mg加入5%葡萄糖20ml,以3ml/min的速度静推,下午3时50分心率降至150次/分,下午4时依上述浓度、速度静推第2支普罗帕酮,当普罗帕酮总量推至160mg时,患者心率急剧下降,以致心跳骤停,血压降为零。患者出现叹气样呼吸。立即停用普罗帕酮,给予胸外心脏按压,静推阿托品,肾上腺素,多巴胺等,10分钟后心率上升至110次/分,血压升至12/8kPa,患者转危为安。3天后治愈出院。
核素显像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比较,错误的是()。 核心脏病学以反映心脏功能和代谢信息。 超声心动图能反映心脏及其大血管结构、功能,对室壁、血管及瓣膜的运动可显示和测量。 能显示心脏大血管及周围组织器官的横段面结构是CT的主要优点。 MRI在心肌状态显示,反映心肌频谱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 CT和MRI对心脏瓣膜及其运动的实时显示好于超声心动图,对心肌灌注、心肌缺血及其梗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好于核素显像。
ABVD方案包括的药物有() A.环磷酰胺。 B.阿霉素。 C.长春碱。 D.甲氮咪胺。 E.博莱霉素。
关于急性ITP,下列哪项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