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703教育基础理论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单选题
1. 初步建立学校系统——官学和私学是在( )
A. 汉代
B. 南北朝
C. 西周
D. 两晋
【答案】A
2.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教育理论界开展了一系列关于教育与发展的教育实验,形成了实验教学论体系其代表人物是( )
A. 马卡连柯
B. 赞科夫
C. 巴班斯基
D. 苏霍姆林斯基
【答案】B
3. 孔子在解决教学的广度与深度的矛盾上提出了什么观点? ( )
A. 因材施教
B. 由博返约
C. 学思并重
D. 启发诱导
【答案】B
4.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前,苏联在实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过程中,曾出现把智育视为教育的中心任务、片面追求升学率、相对忽视劳动教育的现象。此现象发生于( )。
A. 建国初期的教育改革
B.20年代的教育改革
C.30年代的教育改革
D. 卫国战争时期的教育改革
【答案】C
【解析】苏联在具体实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某些偏差:20年代过分强调
,因而严重地影响了学校教育工作的质量; 30年代劳动教育,把生产劳动看做“学校生活的基础”
则把学生的智育看成是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甚至取消了劳动课,结果使学校教育走上了另一个极端。在苏联建国初期,开展了大规模的扫盲运动,建立无产阶级的教育领导机构一实行民主化、非宗教化的国民教育原则,建立了统一劳动学校等等。因此,答案选C
5. 在社会规范学习过程中,个体不仅在行为上遵守社会规范,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规范的必要性和规范对个人的价值。此时其社会规范学习处于( )。
A. 服从水平
B. 依从水平
C. 认同水平
D. 内化水平
【答案】C
【解析】依从作为社会规范的一种接受水平,一般是指行为主体对别人或团体提出的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甚至有抵触的认识和情绪时,既不违背,也不反抗,仍然遵照执行的一种遵从现象。依从现象有从众和服从两种表现。服从是指主体对于某种行为本身的必要性缺乏认识甚至有抵触时,由十某种权威的命令或现实的压力,仍然遵从这种行为要求的现象。认同作为社会规范的一种接受水平,一般是指行为主体在认识、情感上与行为上对规范趋于一致,从而产生自愿对规范的遵从现象。社会规范内化表现为主体的规范行为的动机是以规范本身的价值信念为基础,其规范行为是由社会规范的价值信念所驱动的。因此,答案选C 。
6.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流行的劳作教育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和推动者是( )。
A. 拉伊
B. 凯兴斯泰纳
C. 蒙台梭利
D. 克里斯曼
【答案】B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了对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的了解掌握程度,劳作教育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凯兴斯泰纳,他认为劳作学校是一种最理想的学校组织形式,是为国家培养又用公民的重要教育机构。他主张为实现公民教育的目的,必须将德国的国民学校
,并强调公民教育、职业教育和劳作教育的关系是目的、手段由“书本学校”改造成“劳作学校”
和机构的关系。他们是三位一体的。梅伊曼和拉伊是实验教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蒙台梭利是20世纪杰出的幼儿教育家,她的感官教育、关于自由、纪律与工作的关系是非常有特色的,蒙台梭利还要联想对比下福禄培尔。克里斯曼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儿童学的倡导者。
7. “文翁兴学”的旧址在现在的( )
A. 南京市
B. 北京市
C. 洛阳市
D. 成都市
【答案】D
8. 在下列晏阳初的“四大教育”中,他认为哪一种教育最为根本? ( )
A. 文艺教育
B. 生计教育
C. 卫生教育
D. 公民教育
【答案】D
9. 下列哪项不属于蔡元培改革北大所提出的措施? ( )
A. 推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
B. 调整系科结构,改革教学制度
C. 设立校董,确立校长负责制
D. 改革管理体制,实行教授治校
【答案】C
10.蔡元培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 )
A. 涵养道德
B. 开发“民智”
C. 发展人的个性
D. 造就“完全人格”
【答案】D
【解析】蔡元培从国家与个人、抽象与具体、普遍与特殊对峙的角度,系统地提出了“完全
,是指德、智、体、美(1912年初,蔡元培发人格”的自由主义教育目的论。所谓“完全人格”
,提出军国民教育(体育)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实利教育(智力)、公民道德教育(德育)、
世界观教育(最高境界)和美感教育“五育”)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要实现这一目的,必须采取军国民主义教育(军事、体育)、实利主义教育(智育)、国民道德教育(德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这“五育”有机结合起来,构成蔡元培教育思想的核心。
11.“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己矣”观点的提出者是( )。
A. 孔子
B. 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