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传染病学(医学高级)题库>传染病学综合练习题库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 女孩,9岁,发热1天,呕吐1次,腹痛,腹泻6次,大便呈脓血样,有里急后重。大便常规:黏液,吞噬细胞3~5/HP,诊断为细菌性痢疾。假设信息大便培养宋氏痢疾杆菌阳性,根据药敏试验予诺氟沙星治疗,3天后症状消失。复诊时告诉患者及家长对急性细菌性痢疾病人的隔离期是()

A . A.症状消失后1周
B . 有效抗生素治疗7~10天后
C . 症状消失,大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
D . 症状消失,大便培养连续3次阴性
E . 症状消失,停药2天,大便培养连续2次(每天1次)阴性

下述中不符合尿干化学试剂带反应原理的是() 粒细胞中的酯酶作用于重氮盐而产生颜色反应。 细菌可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 pH知识及对尿中清蛋白特别敏感。 尿中葡萄糖用特异性酶法测定。 尿红细胞检测一般应用隐血试验原。 有关溃疡性结肠炎,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90%以上直肠均被累及。 病变呈连续性蔓延。 急性溃疡性结肠炎可合并中毒性巨结肠。 病变累及肠壁全层。 病理上无肉芽肿形成。 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诊断应包括3个部分:询问详细的病史、体内试验和体外试验,寻找并确认变应原是诊断和治疗的关键。血清或血浆总IgE升高,提示() A.患有变态反应性疾病。 患者对多种变应原过敏。 处于强烈变态反应发作期。 无任何诊断价值。 可用于确认变应原。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腹腔积液的性质为() 血性。 乳糜性。 渗出液。 漏出液。 介于渗出液与漏出液之间。 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诊断应包括3个部分:询问详细的病史、体内试验和体外试验,寻找并确认变应原是诊断和治疗的关键。皮内试验是最常用的体内试验,关于“皮内试验”叙述错误的是() A.注射变应原15~20min后观察。 风团的平均直径是分级的主要依据。 风团直径<5mm为阴性结果。 上臂外侧为常用试验部位。 若出现红晕,结果判定可向上调一级。 女孩,9岁,发热1天,呕吐1次,腹痛,腹泻6次,大便呈脓血样,有里急后重。大便常规:黏液,吞噬细胞3~5/HP,诊断为细菌性痢疾。假设信息大便培养宋氏痢疾杆菌阳性,根据药敏试验予诺氟沙星治疗,3天后症状消失。复诊时告诉患者及家长对急性细菌性痢疾病人的隔离期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