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851新闻传播综合之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魔弹论
【答案】魔弹论又称“枪弹理论”、“皮下注射理论”或“刺激一反应理论”。是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早期理论之一,这一理论受心理学中机械的‘喇激一反应”论(S-R )的影响,认为新闻媒介发送的信息一经“命中目标”,就必须产生传播者所预期的效果。早期的传播学者认为,受众在“刺激一反应理论”机制作用下任凭传播内容摆布,只要把价值、思想与信息直接“注射,,到每个被动的、原子式的受众个体身上,便可产生一种直接的、不经任何中介环节的效果,因此,媒介效果的实现完全取决于媒介所传播的内容。大众媒介有着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受众对大众媒介的信息产生大致相同的反应。
2. 新闻选择
【答案】新闻选择是指新闻媒介对新近发生的事实加以鉴别遴选,择定其中能够和值得传播的事实的过程。新闻选择通常表现为对稿件的选择,其实质则是对新闻事实的选择。新闻选择包括三种类型:①内迫性选择。即使媒介得到的新闻都是值得发表的,在篇幅超负载的情形下,“把关人,,也只能舍弃其中的一部分或大部分,这是一种受制于媒介内部技术条件而进行的选择。②需要性选择。新闻传播媒介要根据对受众已知需要的认识和未来需要的预期进行新闻选择。③外迫性选择。新闻传播活动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它必然受到社会环境诸因素的制约,这种在外来因素限制下对新闻事实的取舍,就是外迫性选择。
3. 手机出版
【答案】手机出版是指出版社以移动通信设备为平台,进行图书选题策划、编辑出版、信息发布、宣传营销以及售后服务的新型出版形式。在这里,出版社是内容提供商或文化事件发起者,而移动通信设备则成为新型传播渠道,它带给受众信息和广告发布的双重功能。目前手机出版最活跃的领域是手机小说。
4. 制播分离、编营分离
【答案】制播分离、编营分离是我国传媒业运行机制上的改革。制播分离是指电台电视台只制作新闻节目以及部分核心节目,大部分节目(主要是娱乐类、社教类节目)由独立制作公司提供。编营分离是指将内容生产(编辑部)和经营活动(经营部)分开,内容生产在不受经营的干扰下独立完成,以保证其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实施制播分离、编营分离有助于确保媒体集
中精力做好新闻节目; 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吸纳传媒业特别缺乏的经营人才,引入企业经营的灵活机制,实行真正产业化,从而迅速把传媒业做大做强。
5. 新闻述评
【答案】新闻述评是新闻和评论的杂交,夹叙夹议、边叙边评。它把一个新闻事件的起因,在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情况加以综述,在综述过程中加以分析、评论,预示其发展趋势、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和后果。记者来信、采访札记也属于新闻述评。
6. 知识沟假说
【答案】“知识沟假说”是指关于信息社会中大众传播与社会阶层化问题的理论,由美国学者蒂奇诺等人于1970年提出。这一理论假说认为,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这就是“知沟”理论的诞生。“知沟”理论提出了信息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两极分化问题。
7. 有偿新闻
【答案】有偿新闻是指新闻工作者采取不正当手段向被采访报道对象索取物质报酬,包括故意隐匿和扣押新闻的活动。其实质是某些新闻从业人员将国家和社会赋予的新闻机构传播新闻的权利,作为个人和团体的私有商品非法出卖,进行权利和金钱的非法交易。有偿新闻是“拜金主义”在新闻领域的反映,是新闻界的不正之风,它的存在和蔓延,是新闻行业的耻辱。有偿新闻是任何意识形态,任何社会制度的新闻从业人员都不耻的行为。无论东方、西方,有偿新闻都是新闻职业道德所明令禁止的。
8. 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
【答案】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是对现代世界新闻政策理念产生重大影响的宪法性文件。1787年在费城召开的美国联邦制宪会议制定的美国宪法,没有将新闻出版自由等公民权利明确列入其中,遭到反联邦派的反对。1789年,经过一番激烈斗争,各州虽然均已接受宪法,但1791年又通过对宪法的10条修正案,后来称为《权利法案》,并成为宪法的一部分。《权利法案》第一条明确规定,国会不得指定任何法律剥夺言论或新闻自由。法案还规定个人自由权利,包括宗教信仰自由、言论出版自由以及和平集会自由等。至此,新闻出版自由作为宪法的重要补充得以在书面上确立下来。1791年,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在美国新闻传播史上的历史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二、简答题
9. 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可以划分哪几个发展阶段,各自有什么特征?
【答案】根据媒介系统的进化过程,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可分为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和电子传播四个阶段。
(1)口语传播时代
口语传播是人类传播的第一个阶段。口语最初只是一种将声音与周围事物或环境联系起来的简单符号,通过人类的社会实践逐渐提高了抽象能力,发展成了能够表达复杂含义的音声符号系统。口语的产生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并促进了人类思维能力的发达。口语的局限性在于它仅能用于近距离的信息传递,同时具有转瞬即逝性,不便于保存和记录。
(2)文字传播时代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传播发展史上的第_座里程碑。文字是在原始图画、记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文字的发明具有重要意义:①文字克服了音声语言的转瞬即逝性,能够长期保存信息; ②文字打破了空间和距离的限制,扩大了人类交流和社会活动的空间; ③文字的出现使人类文化的传承有了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文字是人类掌握的第一套体外化信息系统,它的产生加速了人类开发利用体外化媒介系统的进程。
(3)印刷传播时代
文字出现后,人类经历了漫长的手抄传播阶段。手抄传播效率低、规模小、成本高。中国古代印刷术的发明,标志着人类开始掌握文字信息的复制技术,并有了批量生产意识。古登堡印刷术和印刷机的发明使文字信息的机械化生产和大量复制成为现实。印刷技术的进步迎来了近代报刊的诞生,书籍和报纸等印刷媒介的普及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引起了巨大变革。
(4)电子传播时代
电报、电话、广播、电视、录音、录像、训一算机、卫星等电子媒介的出现和普及为人类传播带来了革命性的飞跃:①电子媒介实现了时空两个领域的突破,使远距离的实时传播成为现实; ②电子媒介形成了人类体外化的音声和影像信息系统; ③计算机的诞生使人类的信息处理、记忆和传输能力在量和质两个方面都有了巨大飞跃。电子传播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前所未有的信息社会。
10.试述受众的权力。
【答案】受众的权利是指作为信息传播接收者的受众,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所享有的各项保护自己正当利益的权利。根据我国法律和传播制度,我国受众主要拥有以下六种权利:
(1)选择权
选择权是指“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选择权是受众的一种最基本的权利,也是国际消费者联盟宣布的八种权利之一,在大众传播中,受众面对众多的媒介和信息有权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口味和自己所能运用的力一式作出自由选择—或喜爱或厌恶,或接受或拒绝,或阅听或观看,没人可以强迫。
(2)知情权
知情权是指受众享有知悉有关方面真实情况的权利。对于大众传播来说,受众有权要求大众传播媒介提供和通过传播媒介了解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应获得的种种真实的消息情报,有权及时得知政府、行政机构等的有关公共信息和国内外每天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有意义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