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855新闻学与传播学综合之传播学教程考研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为什么说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播是信息环境的主要营造者?
【答案】信息环境是指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的环境。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播是信息环境的主要营造者。后藤和彦认为它“主要是通过非人际关系向社会提示的环境”,也正是为了强调这一点。大众传播在形成信息环境方面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大众传播通过信息的大量生产、复制和大面积传播,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同类信息传遍整个社会,造成普遍的信息声势。
(2)这种优势,还与它所传达的信息的特性密切相关。大众传播的信息的特性,简言之即公开性、权威性、显著性和直达性。它不同于人们的私下议论,可以公开登堂入室,在社会上流通; 信源是从事信息的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媒介组织或机构,因而比来路不明的流言和小道消息更能得到人们的信赖; 它能够通过各种表现手法突出凸现某类信息,使其成为社会瞩「的焦点; 不仅如此,它又是一种直达性信息,不必通过社会组织或群体的中介而直接抵达受众个人。这些特点使得大众传播在信息环境形成的过程中,拥有其他类型的传播所不可比拟的强大力量。
2. 我们周围是否存在恐惧诉求? 请举例说明。
【答案】周围存在恐惧诉求,例子如下:
在健康传播方面如禁毒、艾滋病防治、广告中的牙膏的蛀牙,身上的细菌环境保护、公共安全教育(如交通安全)、和平裁军等领域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艾滋病的恐惧诉求,一方面介绍艾滋病的可怕。不可治愈性,长期潜伏性等等,另一方面宣传如何防止艾滋病,比如洁身自好不乱交,注意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及时使用防护措施,定期去医院体检等等,例举出一些切实可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来预防艾滋病。
再比如,牙膏广告,往往是一个恐惧诉求的广告,对牙齿不健康状态的展示,然后抛出本品牙膏可以有效预防等等。
3. 什么是传播研究的芝加哥学派? 他们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案】“芝加哥学派”只是一个约定俗成的称呼,其主要成员之间的观点也不尽相同,但是他们还是呈现出一些相似的整体特征。其主要观点,具体如下:
(1)他们关注象征符号对于个人与社会的影响,认为自我和社会共识都形成于符号互动之中,这是一种从文化的角度理解社会的研究取向。这一立场也成为后来美国本土学者批判管理学派的重要理论资源。
(2)芝加哥学派的研究者关注具体的社会现象,从经验的角度对其加以解释,这与之后大众传播研究中经验卞义成为主流有着内在的联系。
(3)芝加哥学派非常关注大众传播在民主制度中所起的作用,这种精神也影响了沃尔特·李普曼。
4. 简述影响受众碎化的影响因素。
【答案】(1)碎化是个使原来集中于少数阅听项上的受众分散到越来越多选项中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阅听不再只是“最小公分母”中的一个分子,而是广泛地分散开来。某一特定媒体(如一份报纸、一个频道)所吸纳的受众份额与受众规模逐渐被“稀释”。
(2)受众碎化受三个因素的影响,第一是受众差异性; 第二是技术先进性; 第三是政策许可。受众差异性与消费需求的丰富性呈正相关关系,技术先进性则决定着满足受众不同需求的内容找到传布渠道的可能,这两者构成受众碎化的潜在现实,潜在现实性变为现实则视政策许可而定。
①受众差异性与需求的丰富性
受众差异性反映受众群体内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异程度,可以简单地由人口统计学特征指标(性别、年龄、职业、收人等)衡量。受众差异性与受众需求丰富性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这种正相关关系的理论依据可追溯至选择性理论和使用与满足理论。选择性理论认为受众倾向于避开不合他们口味的内容而去选择那些符合他们口味的内容。使用与满足理论则认为受众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去使用媒介。这两个理论实际上都认为受众消费媒介产品时有自己的偏好,且都偏好符合自己口味、能满足自己需要的选项。受众偏好是个难以详尽追索其形成原因的变量,但一般认为,受众的性别、年龄、职业、收入等特征与其消费偏好存在相关关系,因此,受众差异性大,则意味着受众偏好多样化程度高,受众消费需求丰富。
②技术先进性与传布渠道的密织性
受众差异性只规定了消费者需求的丰富性,媒介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程度则要看由技术水平决定的传布渠道的密织性。以电视为例,在只有广播电视技术的情况下,频谱资源稀缺,只有有限的几个频道,即使所有频道24小时运转,也只能传输那些满足“最小公分母”普遍需求的节目。随着卫星电视、有线电视、数字电视等技术的出现,频道资源由短缺变得富足起来,可用的传布渠道激增,满足消费者独特需求的节「亦可通达受众。同样道理,信息技术落后时,信息传布渠道稀少,许多受众个性化的媒体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信息传布渠道密织,受众个性化的需求亦可得到满足。
③政策许可与碎化现实
满足受众需求的信息在信息渠道上传布亦离不开政策许可的规制。这里所言的规制既包括对内容的规制,又包括对渠道的规制。譬如不许传布不良信息等属于对内容的规制,中国印刷媒介的刊号登记制度、电子媒介的特许证等则是对渠道方面的规制。在政策许可范围内,承载着信息的渠道将有着各种特殊需求的受众分割成一个个专门市场,受众呈现出碎化图景。
5. 简述国家和政府对传播媒介实行政治控制的主要内容。
【答案】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是媒介控制的主要方面。这种控制的目的,是通过规定大众传播体制,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来保障媒介活动为国家制度、意识形态以及各种国家目标服务的实现。它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规定传媒组织的所有制形式。规定所有制形式是政治控制的主要内容,是确立传播体制的前提。采用什么样的所有制形式,主要取决于国家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社会历史文化以及传媒本身的性质也对所有制形式的确立产生重要影响。
(2)对传播媒介的活动进行法制和行政管理。包括:对传媒的创办进行审批、登记; 分配传播资源; 对媒介活动进行多方面的监督管理等。在广播电视领域,由于空中电波频率是一种有限的公共资源,许多国家一般对这种资源的使用实行分配制和特许制,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防止电波相互干扰而产生的混信,另一方面也是为犷使作为公共资源使用者的广播电视机构向社会和公众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此外,由于大众传播是信息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媒介经济活动的规范化管理也是国家和政府控制的一个重要内容。
(3)限制或禁止某些信息内容的传播。限制或禁止的具体内容,在不同国家和不同社会制度下是不同的,但一般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与国家制度或意识形态有关的内容; ②国家安全及国防机密; ③名誉侵权和隐私侵权; ④淫秽和非法出版物; ⑤对公众利益和社会文明风气有害的其他内容。H.H. 弗里德利克曾经归纳了美国各种法律和政令中严格限制或禁止传播的七种内容,包括名誉诽谤、侵犯隐私、淫秽色情、国家和国防机密、虚假广告、世界共产主义宣传、外国人在美国的政治宣传等。
(4)对传播事业的发展制定总体规划或实行国家援助。国家和政府的控制并不都是限制性的,积极的指导和扶持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在历史上,许多国家都为传播事业的发展制定过优惠政策,例如降低印刷品邮费、对某些巫待发展的媒介行业实行免税制或津贴制等。近年来,随着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各国政府都对发展传播事业给予了高度重视。
6. 请谈一下芝加哥学派对传播学早期发展的影响。
【答案】芝加哥学派对传播学的早期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芝加哥学派代表着社会科学在美国的第一次重大的繁荣。对那些重要的欧洲理论而言,特别是对德国社会学家G. 西梅尔的理论而言,芝加哥学派起着思想登陆点的作用。
(2)芝加哥学派使美国有关社会问题的社会科学研究有了强烈的经验主义方向。芝加哥学派是改良的、进步的和实证的,它试图通过研究这个世界的社会问题而对之进行改造。芝加哥学派的问题是:在迅速成长的城市中拥挤不堪的移民贫民窟里,诞生于乡村社区的美国民主制能否有生存之地。它认为大众传播是美国民主社会面临城市社会问题而生存下去的一个可能的手段。
(3)芝加哥学派的学者构成了一个以人类传播为中心的人格社会化的理论概念体系。对于芝加哥的社会学家来说,要成为社会的存在、人类的存在,就需要传播。他们攻击对于人类行为的直觉解释,取而代之强调一种观点,即后来被称作符号交互论的观点。
(4)芝加哥学派构筑了后来的以媒体效果为重点的大众传播研究的模型。芝加哥学派在20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