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神经内科(医学高级)题库>诊断学基础题库

问题:

[单选]

患者女性,51岁,胸闷、心悸症状。心电图如图5-8所示,应诊断为()

A . 二度Ⅰ型窦房阻滞
B . 窦性停搏
C . 二度Ⅱ型窦房阻滞
D . 窦性心律不齐
E . 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患者男,28岁,因皮肤黏膜出血,发热10d入院。查体:贫血貌,皮肤可见瘀点和瘀斑,胸骨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外周血象:WBC33.54×109/L,Hb75g/L,PLT31×109/L,血涂片检查发现原始(幼稚)细胞。关于急性白血病FAB分类,正确的是() A.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分T细胞型及B细胞型。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分M1至M7型。 M3型是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M4型是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M7型是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患者女,26岁。妊娠6个月,因左下肢肿胀、疼痛3d入院检查,患者妊娠后较少活动,自诉患肢疼痛于行走时可加剧。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左下肢明显肿胀和压痛。引起该病的危险因素包括() A.手术。 创伤。 下肢固定。 肿瘤。 口服避孕药。 激素替代疗法。 关于肿瘤转移,叙述正确的是(). 乳腺癌转移至锁骨下淋巴结为血行转移。 癌转移至骨或脑为淋巴路转移。 胃癌转移至卵巢为种植性转移。 淋巴转移为癌的最常见转移方式。 血行转移为癌的最常见转移方式。 患者女,26岁。妊娠6个月,因左下肢肿胀、疼痛3d入院检查,患者妊娠后较少活动,自诉患肢疼痛于行走时可加剧。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左下肢明显肿胀和压痛。应做的处理包括()(提示:入院后患者行加压超声检查,未发现异常。) A.予以排除深静脉栓塞可能。 B.予以5~8d后复查加压超声成像。 C.予以静脉造影。 D.复查D-二聚体水平。 E.行MRV检查。 F.予以动脉造影。 患者男,28岁,因皮肤黏膜出血,发热10d入院。查体:贫血貌,皮肤可见瘀点和瘀斑,胸骨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外周血象:WBC33.54×109/L,Hb75g/L,PLT31×109/L,血涂片检查发现原始(幼稚)细胞。为髓细胞系分化抗原的是(提示MPO染色阳性,氯乙酸AS-D萘酯酶染色阳性,α-乙酸萘酯酶(α-NAE)染色阳性,不被NaF抑制,结合细胞形态,诊断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进一步做白血病免疫分型。)() A.CD15。 CDl0。 CD19。 CD13。 CD3。 CD33。

患者女性,51岁,胸闷、心悸症状。心电图如图5-8所示,应诊断为()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窦性心律,二度Ⅱ型窦房阻滞解析:二度Ⅱ型窦房阻滞的特点为间歇性P波脱漏形成较长的P-P间期。此间期恰好为正常P-P间期的倍数,但有时由于窦性心律不齐的存在,可能稍有差异。窦房传导的比例:是指窦房结发出的激动数目与下传至心房的数目之比,可以规则,也可以不规则。此例心电图应与窦性心律不齐相鉴别。窦性心律不齐常与呼吸有关,P-P间期延长或缩短是逐渐发生的。而二度Ⅱ型窦房阻滞时心房周期的缩短或延长均系突然发生,长间期恰好为正常P-P间期的倍数。如图所示:短P-P间期0.84秒,间隙性出现P波脱漏,长P-P间期为1.68秒,恰好为短P-P间期的2倍。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