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在我国古代社会中,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与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华民族形成了一套传统的民族民俗节日。节日千姿百态的风俗习惯是人们观照古代社会生活的一个窗口。女性在几乎所有的传统节日里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一些节俗先天具有深厚的远古生活的原型色彩,潜藏着充分的女性美的质素,它们为女性生活辟出了一角豁朗的天地。在历史艰难前行的漫长历程中,中国女性始终处于低下的地位,传统文化中的阴阳观念在历代都被当作有形或无形的文本,从男性中心的宗法制度社会存在发展的角度加以解读、弘扬,女性生活陷入了周而复始的厄运之中。然而,在一系列传统的节日生活中,女性的活动尽管仍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男性中心的色彩,体现出从属性道德倾向,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摆脱对女性生活观念上的历史因袭的重负,切实再做一番深入的考察的话,便能看到许多节日仿佛唤醒了女性沉睡的、受抑制的存在意识,使她们在瞬间敞开心灵,展现出一些独特的个性和感情色彩,表现出在节日期间特有的、在一定程度上与男性中心相悖离的生活。至北宋时,节日习俗伴随着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不断丰富着内容,具有北宋的时代风格。这些传统节日,通常都具有全民性的特点,广大女性更是可以参与其中。作为北宋文化消费热点的词,自唐末五代初创以来,其中一个重要的题材内容就是以女性为审美观照,表现女性的生活状况。从花间派缛采轻艳、绮靡温馥的侧艳之词到北宋大量抒情意味更浓,格调日渐趋于雅致的婉约词,词的风格虽有所变化,但将女性及其生活作为重要题材这一传统并没有改变。在今天可见的北宋节序词中,有相当一部分表现了当时的女性生活。词作为相对诗文而言的俗文学,以其当代性、大众性、通俗性和流行性,真实地记录了女性生活状况。词是我国民俗的重要文献之一。近年来,将词引入文化学、民俗学的视野,已日渐增多。词由于其本身特点,较之诗文更能适应民俗、容纳民俗和善于表现民俗。二万多首宋词中,与当时民俗直接间接有关的,占有很大比重。然而过去不论研究宋词或研究民俗,对这一点都缺少应有的关注。两宋词中涉及南北社会的大量民俗现象,未能予以广泛关注和重点开发,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失。现在这方面的工作已有所开展,宋词在文化学、民俗学上的价值,将会得到更多的认同。宋词中展示的民俗非常丰富,有关女性生活、婚丧喜庆、饮食服饰、百工伎艺、音乐歌舞、各地物产、市井游乐、宫廷庆典、神怪灵异、社会交际、佛道宗教,乃至草木虫鱼、行话俗语、医卜星象,都有生动如实的记录。
将北宋女性生活与词结合起来应该是比较有意义的研究。我们不难看出体现女性生活的宋词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北宋女性生活与词的关联是方方面面的,在这里,我选择了其中一个方面,即通过北宋节序词考察当时女性的节日生活。
本文分为三章:
第一章从词的起源入手,把词产生的历史背景与具体词作结合起来,辨明以女性及其生活为审美观照是词的一大题材取向,这一取向可以说是贯穿了整个词史,在词的鼎盛时期北宋更是如此。由此可以看出,词具有反映女性及其生活状况的客观功能。接着归纳出词主要是以“男子作闺音”、男性视角俯视女性和女性自述等方式来反映女性生活的。
第二章着眼于北宋的经济、政治、思想等大的时代背景,得出北宋的节日具有更适宜女性参与的时代特征的结论。女性参与节日生活也就有了多方面的基础,本文的主题即北宋节序词能够反映女性节日生活就得到了进一步深化。
第三章是按不同的节日来分节,通过对反映该节日的具有代表性的节序词的分析,结合北宋的民俗,总结出北宋女性在元宵节、春天的节日(春社、寒食、清明等)以及七夕乞巧节的普遍生活状况,这不仅较为真实地再现北宋女性节日生活的几个共性方面,而且也有利于我们加深对原节序词作的认识。我的这篇小文主要是考察北宋节序词所体现的女性节日生活,至于所选例词的更深层的含义,不是本文的主旨,这里只看它们所传达的民俗和女性生活的讯息。
本文先从研读《宋史》、《岁时广记》、《东京梦华录》、《大宋宣和遗事》等等古代著作入手,比较系统的了解当时的节日民风民俗。之后研读了一些关于古代女性生活的著作,初步掌握女性在当时社会上的地位,她们的生活状况,和她们的情感世界。同时查阅搜集有关这一课题的书籍和期刊,并利用网络之便,检索相关文献。在详读既有的研究成果后,从《全宋词》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北宋节序词,按节序排列归类,进行深入解析,最后归纳出北宋女性在元宵、春天的节日(春社、寒食、清明)、七夕等几大节日中的生活状况。本文常用宋人笔记为据,有些笔记虽然从细节上看并不完全符合历史实情,但是却真实的反映了某些社会风气及民俗,仍不失为珍贵的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