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贵州大学经济学院819西方经济学之微观经济学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边际产品价值
【答案】边际产品价值指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在生产中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品的价值,等于边际产品(MP )与价格(P )的乘积,即:
VMP=MP·P
因为存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随着这种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多,其边际产品递减,从而边际产品价值也逐渐下降,所以边际产品价值曲线为一条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边际产品价值(VMP )曲线与边际收益产品(MRP )曲线互相重合,该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同时就是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从而也就是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对该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MR 、AP 、P 三者不全相等,厂商必须降低商品价格才能出售更多的产品,因此边际收益产品必然小于边际产品价值。VMP 、MRP 两条曲线小再重合,此时仅有厂商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代表了对该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2.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答案】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并且这种满足程度纯粹是一种消费者主观心理感觉。效用有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之分。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的大小可以用设想的数字来表示,并加以计算和比较。如消费者消费第一个包子的效用为5,第二个包子的效用为4,因此第一个包子比第二个包子的效用大1。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仅仅是次序概念,而不是数量概念,因此在分析商品效用时,无法用具体数字来描述商品效用,只能用第一、第二等序数来说明各种商品效用谁大谁小或相等。
虽然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在效用的认识方法上存在差异,但是它们说明的问题和得出的结论却是一致的。它们都认为边际效用具有递减规律,都能用各自的方法推导出商品需求曲线,只是它们用来表述的工具不同。其中,基数效用论的工具是边际效用,而序数效用论的工具是无差异曲线。
3. 效用
【答案】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是消费者从商品消费中所获得的满足,是消费者对
商品主观上的偏好和评价。一种商品对消费者是否具有效用,取决于消费者是否有消费这种商品的欲望,以及这种商品是否具有满足消费者欲望的能力。由于效用是消费者对商品的主观评价,因此,同一商品会因人、因时、因地之不同而有不同的效用。
对效用或者对这种“满足程度”的度量,西方经济学家先后提出了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分析消费者行为的两种方法,即基数效用论者的边际效用分析方法和序数效用论者的无差异曲线的分析方法。
二、简答题
4. 如果一个垄断厂商试图采用价格歧视的方法来销售其产品,那么需要具备什么前提条件? 航空公司往往对同一条航线的不同时段的机票采用差别定价,你怎样解释这种价格歧视现象?
【答案】(1)采用价格歧视需具备的前提
价格歧视是指以不同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垄断厂商实行价格歧视,必须具备以下两个前提条件: ①市场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偏好,且这些不同的偏好可以被区分开。这样,厂商才有可能对不同的消费者或消费群体收取不同的价格。
②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或不同的销售市场是相互隔离的。这样就排除了中间商由低价处买进商品,转手又在高价处出售商品而从中获利的情况。
(2)航空公司在不同时段采取差别定价的原因
航空公司对同一条航线的不同时段的机票采用差别定价,这是因为同一条航线消费者在不同时段的需求弹性不同,这种情况为三级价格歧视,即根据消费者在不同时间段不同的需求弹性收取不同的价格。比如商务旅行对机票价格不敏感,航空公司将工作日航班票价定得高于周末,晚间和凌晨票价定得低于白天; 在飞机登机前最后1分钟,旅客需求的价格弹性很大,此时航空公司靠出售惊人的折扣机票来提高满仓率。
5. 简述垄断竟争市场的配置效果
【答案】垄断竞争市场是这样一种市场组织,一个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可以通过将垄断竞争市场与完全竞争市场进行比较来得出垄断竞争市场的配置效果。
垄断竞争和多余的生产能力
图中,d m 曲线表示垄断竞争厂商所面临的d 需求曲线,d p 曲线表示完全竞争厂商所面临的d 需求
曲线。由于垄断竞争厂商所面临的d m 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所以,在长期均衡时d m 曲线只能相切于LAC 曲线最低点的左边的A 点,对应的产量为Q A 。而在完全竞争条件下,需求曲线必相切于LAC 曲线的最低点C 点,对应的产量为Q C 。由图中可见,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产量Q A 小于理想的产量Q C ,多余的生产能力为Q A Q C ,说明在垄断竞争中存在着生产资源的浪费,资源配置未达到最佳状态。
三、论述题
6. 分析竞争性行业的厂商均衡条件,以及短期内处于亏损和长期内获得零利润条件上的经营决策。
【答案】(1)竞争性行业表明厂商是价格接受者,即产品价格P 是一个外生变量。竞争性厂商的利润最大化问题为:,因此竞争性行业。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是P=MC(q )
厂商的均衡条件是产品价格等于其边际成本。
(2)在短期内,处于均衡状态的竞争性行业厂商可能亏损,可能盈利,也可能不盈不亏。竟争性行业厂商盈亏平衡的临界点为总收益等于总成本,即pq=MC(q )。
当总收益小于总成本时,企业亏损。但是,企业亏损并不意味着停止营业。在短期,企业存在一笔固定成本,即不管生产还是不生产都必须支付的成本,经济学中称为沉没成本。根据亏损额与固定成本的大小,企业在亏损状态中有三种经营决策:
①亏损额小于固定成本,即产品价格大于平均可变成本,此时企业经营不仅可以弥补可变成本,还可以弥补部分固定成本。因此,尽管此时企业亏损,企业还是会继续经营下去,直到企业需要重置设备为止。
②亏损额等于固定成本,即产品价格等于平均可变成本,此时企业经营仅仅可以弥补可变成本。因此,企业处于停业的临界点,停业与继续经营无差别。
③亏损额大于固定成本,即产品价格小于平均可变成本,此时企业经营不仅无法弥补固定成本,甚至连可变成本都无法弥补。因此,企业会选择停业。
(3)在长期,企业既可以调整产量又可以调整企业规模。
长期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均衡条件是
的。长期利润最大化要求企业把规模调整到长期平均成本的最小处,所以规模调整条
件是:
如果的,即企业增加产量是有利可图的。但是,由于每个厂商都会选择增加产量,所以行业供给增加必然导致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价格下降会大幅度地降低企业产量,最终企业的产量还会下降。企业产量要下降到某一点,即长期边际成本与长期平均成本相等后,才会停止。 如果
整规模,使得,企业最初会选择降低产量,但最终会增加产量。所以,企业会调。联合利润最大化条件和长期均衡要求,可以得到,即价格仅能弥补成本,长期利润等于零。企业的长期最优必然也是短期最优的,即p=SMC(q )。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