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共吉林省委党校政府经济学932西方政治思想史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宗教改革

【答案】宗教改革是指开始于欧洲16世纪基督教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运动,该运动奠定了新教基础,同时也瓦解了罗马帝国颁布基督教为国家宗教以后由天主教会所主导政教体系,为后来西方国家从基督教统治下的封建社会过度到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奠定基础,因而西方史学界也直接称之为“改革运动”。宗教改革期间代表人物包括马丁·路德、慈运理、约翰·加尔文、门诺·西门斯、雅各布斯·阿民念、约翰·卫斯理及其后发展出来的新教徒教派。而狭义上的新教及宗教改革,通常限定在1517年马丁·路德提出《九十五条论纲》,到1648年《威斯特法伦和约》的出台为止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宗教改革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也是基督教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2. 柏拉图

【答案】柏拉图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其创造或发展的概念有:柏拉图思想、柏拉图主义、柏拉图式爱情等,主要代表作是《理想国》。主要政治思想有:

①国家的理念。他认为政治哲学是对国家理念的认识和把握,合乎正义的城邦就是实现或体现了至高的“善”的城邦,就是城邦的理念。

②哲学家治国思想。哲学家执政是柏拉图理想国家的核心内容,柏拉图把哲学家执政理解为高超的智慧、真实的知识、完美的德行与绝对权力的结合,他把这种哲学家视为城邦的“拯救者”。 ③政体思想。柏拉图把政体区分为贤人政体、荣誉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僧主政体五种政体类型。他对平民政体和僧主政体的批评最为激烈,认为平民政体必然演变成僧主政体。

3. 卢梭

【答案】卢梭是法国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政治思想家、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代表作《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和《社会契约论》。探求社会不平等的发展及其产生的基础是卢梭政治思想中最为深刻的部分。通过对人类不平等的发展史的考察,卢梭不仅以辩证的思维描述了人类不平等的发展过程,而且接近正确地评估了私有制、国家、法律等要素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作用,表现出了更深刻的洞察力和更彻底的批判精神。卢梭使用社会契约的方法来阐发其政治学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人民主权的基本思想,把主权学说由“君主主权”发展到了“人民主权”。在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卢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人民主权的学说,对后来西方国家的政治实践和政治思想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4. 格老秀斯

【答案】格老秀斯是17世纪荷兰政治思想家,是近代理性主义自然法学说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近代国际法理论的鼻祖。他汲取了古希腊和古罗马思想家自然主义自然法理论的精华,扬弃和摆脱了中世纪神学主义自然法的栓桔,开创了近代理性自然法(古典自然法)的先河。在国际法领域中他提出了一系列较为完整的原则,这些原则对国家关系的调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对后来国际法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主要政治学著作《战争与和平法》和《论海上自由》。

5. 马克斯·韦伯

【答案】韦伯亦译“韦贝尔”,是德国社会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古典社会学主要代表。他初就学于海德堡大学,后毕业于柏林大学。他先后在弗赖堡、海德堡、慕尼黑等大学任教,并任《社会学杂志》编辑,1904年后专事著述。他与新康德主义运动有密切关系。他认为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个体社会行动的主观意义,提出理解社会学,主张以理解的方法研究社会现象,认为只有理解才能探寻导致特定社会现象出现的个人行动动机,即现象背后隐藏着的属于人的意义,才能对社会行为的过程和结果作出因果性的解释,社会因果性小是客观的,而是主观的产物。理念类型是研究社会和解释现实的一种概念下具,是人在一定时期的社会组织和历史条件的影响下以某种方式所形成的一种类型,它虽是一种心理结构,但是了解各个时期社会现象的关键。研究宗教社会学,对宗教与影响宗教的经济与社会条件之间的关系作了深刻的分析,认为宗教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有巨大作用。以加尔文派的教义为例说明新教伦理有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因为神召要人们去劳动,而且要合理地劳动,使合理性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普遍承认的原则。他提出区分权威的类型,认为权威系统由一些具有权威并发布命令的人和另一些有责任服从的人构成。权威分为传统型、感召型和法理型。法理型以法律和理性为权威,把人与权力分开,认为它是稳定的合理的统治形式。其主要著作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世界伦理的经济伦理学》、《经济与社会》等。

6. 群己权界论

【答案】群己权界论是近代英国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家密尔提出了著名的关于个人自由的论调,他继承了洛克以来的英国自由主义传统,在自由主义思想史上最精辟地阐述了个人自由。密尔把人的全部行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行为会涉及他人,另一部分只涉及本人。以此为基础,密尔阐述了社会所能合法施用于个人的权力的性质和限度。他认为,一个人的行为只要不妨害他人,就应有完全的自由:但当他的行为妨害了他人,这行为就被排除在自由的范围之外,而被放进道德或法律的范围之内了,人类就有理有权干涉他的行动自由。因此,是否危害他人,就是“群己权界”的“界”之所在。密尔认为,无论社会对个人的强制手段是法律的物质力量还是舆论的道德压力,都要绝对以此为界,这是一条原则。

7. 实证主义

【答案】实证主义是指一种19世纪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想,其代表人物是孔德、斯宾塞。他们打

着科学的旗号,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来解释社会现象; 用人类精神的发展来说明人类历史的进化; 用“爱”、“团结”和“社会有机体”等原则来协调两大阶级的对立,要无产阶级安分守己。以此为资本主义现存制度的合理性做辩护。

8. 同等自由法则

【答案】同等自由法则是斯宾塞确立的道德学的第一原理,也是第一的和最主要的道德法则。他认为,个体化只有在这一法则的支配下才能变得完满。所谓“同等自由法则”就是“每一个人都有权要求运用他各种机能的最充分的自由,只要与所有其他人的同样自由不发生矛盾。”换句话说就是“每个人的自由只受一切人同样自由的限制”。斯宾塞宣扬的“同等自由”法则是英国自由主义的主要代表。

9. 神学政治论

【答案】教会和国家的关系是阿奎那神权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其核心是论证教权高于俗权,维护基督教会的神权统治。关干教会和国家的关系,阿奎那承认国家的合理存在,并在这一基础卜论证教权高干俗权。国家的目的是实现人的理性对于社会生活的要求,教会的目的则是实现人的理性的最高要求,因此教会高于国家,罗马教皇高十世俗的统治者。进一步来说,既然世俗统治者服从教会统治者是上帝的安排,因此,凡是不服从教会和罗马教皇的君主就是“暴君”,限制和废黜“暴君”的权力是正义的。在坚持教权高于俗权的前提下,阿奎那承认并论证世俗国家的合理性何必要性。同时,论证教会法高于国家法,维护教会的司法特权是阿奎那神权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这是从法的方面论证教会权力高于世俗权力。

10.启蒙运动

【答案】启蒙运动是指发生于英国17世纪的后期,很快传到北欧大多数国家,并且对美洲产生了影响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但是,思想启蒙的最高表现是在法国的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在牛顿力学体系和洛克哲学的引导下,提倡科学宣扬理性,以其巨大的批判性力量为法国大革命做好了准备。启蒙运动以伏尔泰为先驱,揭开了法国启蒙运动的序幕。在伏尔泰之后,以狄德罗、爱尔维修、霍尔马赫等人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将启蒙运动推向高潮。推祟近代的自然科学和理性主义,主张废除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 抨击天主教救义,传播资产阶级的人权与民主等构成了启蒙运动的基本主题。其中对平等问题的关注和要求成为法国启蒙运动的一个最基本特征。理性成为启蒙运动的出发点和目的,并构成了这一运动的基本精神。启蒙运动步文艺复兴运动之后尘,继承了它的精神财富,使欧洲资产阶级的思想革命达到“顶峰”,成为欧洲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二、简答题

1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政治思想有什么特征?

【答案】通过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英国形成了以个人权利、财产权利为核心的权利观念,同时也形成了以限制权力、分权、法治为核心的权力观念,这为英国自由宪政思想传统的形成奠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