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西北大学专业学位中心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之金融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机构型监管与功能型监管

【答案】机构型监管模式是指在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局面下,以机构为中心,由不同的监管部门对不同类型的机构进行监管。该模式的优点是专业性强,监管部门对违法活动的反应速度快,程序简单; 缺点是对不同类型机构间的交义业务会形成监管盲点。

功能型监管,是指在一个统一的监督机构内,由专业分工的管理专家和相应的管理程序对金融机构的不同业务进行监管。其优点主要是:(1)功能型监管关注的是金融产品所实现的基本功能,并以此为依据确定相应的监管机构和监管规则,从而有效地解决混业经营条件下金融创新产品的监管归属问题,避免监管真空和多重监管现象。(2)功能型监管针对混业经营下金融业务交叉现象层出不穷的趋势,强调要实施跨产品、跨机构、跨市场的监管,主张设立一个统一的监管机构来对金融业实施整体监管,这样可使监管机构的注意力不仅限于各行业内部的金融风险。(3)由于金融产品所实现的基本功能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使得据此设计的监管体制和监管规则更具连续性和一致性,能更好地适应金融业在今后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新情况。功能型监管也存在不足之处。由于协调过多,程序复杂,对金融机构经营行为的风险确认速度比不上机构型监管模式。随着电子计算机在金融领域的广泛运用,以及金融信息网的建成完善,功能型监管的不足之处将会降到最小程度。

2. 滞胀

【答案】滞胀又称为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指经济生活中生产停滞、失业增加和物价水平居高不下同时存在的现象,它是通货膨胀长期发展的结果。长期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一般表现为:物价上涨时期经济繁荣、失业率较低或下降,而经济衰退或萧条时期的特点则是物价下跌。

西方经济学家据此认为,失业和通货膨胀不可能同方向发生。但是,自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来,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停滞或衰退、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以及物价持续上涨同时发生的情况。西方经济学家把这种经济现象称为滞胀。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者直接批判凯恩斯主义的通货膨胀政策,认为滞胀是长期实施通货膨胀政策的必然结果,以增加有效需求的办法来刺激经济,实质上是过度发行货币,经济中的自然失业率是无法通过货币发行来消除的。

3. 单利和复利

【答案】单利是指在计算利息时,上一时间单位所生利息不再加入本金计算下一时间单位的利息,而仅按本金和时间的长短计算利息,也就是本金所生利息不再加入本金重复计息。其计算公式为:式中,I 为利息,P 为本金,R 为利率,n 为期限。用单利法计算利息,手续简便、易于计算借款成本,有利于减轻借款人的利息负担。

复利是指在计算利息时,在一定时期内按本金计算利息,随即将所得到的利息加入本金,作为计算下一期利息的基础,俗称“利滚利”。其计算公式为(字母含义同上):S=P(1+R)" , I=S-P=P[(1+R)”-1]。用复利法计算的利息比按单利法计算的利息多,应该说,复利计算法体现了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符合信用和利息的本质要求。

4. 最终的贷款人

【答案】最终的贷款人是指能作为银行业的坚强后盾、并为其信贷活动提供最终支持的金融机构,一般指中央银行。在19世纪中叶前后,连续不断的经济动荡和金融危机使人们认识到,金融恐慌或支付链条的中断往往是触发经济危机的导火线,因此提出应山中央银行承担“最后贷款人”的责任。最后贷款人可以发挥以下作用:一是支持陷入资金周转困难的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免银行挤兑风潮的扩大而最终导致整个银行业的崩溃; 二是通过为商业银行办理短期资金融通,调节信用规模和货币供给量,传递和实施宏观调控的意图。

5. 分离定理

【答案】分离定理是指函数将决定投资者在效率边界上的具体位置,就是说,效用函数将决定投资者持有无风险资产与市场组合的份额的作用。根据分离定理,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风险资产的选择。在这一阶段,投资者对每一项风险资产的期望收益和风险状况以及各资产间的相互作用程度进行估计,在此基础上确定风险资产组合集合及其效率。在这一阶段内,投资者只需考虑每项资产的期望收益、方差和相关系数,即只考虑风险资产本身的特性,而无需考虑自身的风险偏好。因此,不管投资者之间的风险偏好差异多大,只要他们对风险资产的特性的判断相同,他们将选择同样的风险资产组合。

第二阶段是最终资产组合的选择,投资者将选定的风险资产组合与无风险资产相结合,构造出一个新的资产组合集合,即考虑风险资产和无风险资产后的总的资产组合集合的效率边界。在这一效率边界上,投资者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安排所持有的无风险资产与风险资产的比例,选择适当的资产组合。

6. 互换

【答案】互换也译作“掉期”、“调期”,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合约有效期内,以事先确定的名义本金额为依据,按照约定的支付率(利率、股票指数收益率等)相互交换支付的约定。互换合约实质上可以分解为一系列远期合约的组合。互换交易是降低长期资金筹措成本和资产、债务管理中防范利率和汇率风险的最有效的金融工具之一。互换有两种主要类型:利率互换货币互换和。(1)利率互换是指交易双方在约定的一段时间内根据双方签订的合同,在一笔名义本金数额

的基础上相互交换具有不同性质的利率款项的支付,即同种通货不同利率的利息交换。具体地说,一个标准的利率互换是有两个当事人参与的契约。每方约定以某国一定数量的资金为基础,按照一组事先确定的未来支付日期以相同货币周期性地支付对方利息,其中一方为固定利率付款人,另一方则为浮动利率付款人。该固定利率在交易开始时山双方决定,而该浮动利率在整个互换交易期间参照某一特定的市场利率来决定。在标准的利率互换交易中始终无本金交易,只有利息交易。通过利率互换,交易一方可将某种固定利率资产或负债换成浮动利率资产或负债,另一方则正好相反。(2)货币互换是指交易双方互相交换不同币种、相同期限、等值资金债务或资产的货币及利率的一种预约交易业务。通常两种货币都使用固定利率。货币互换一般以即期汇率为基础,交易双方仅需考虑定期支付两种货币间的利率差异,由货币利率较低方向货币利率较高方定期贴补。

7. 投机性资本流动

【答案】投机性资本流动是指投资者利用不同货币的利差以及预期汇率的变动,买卖金融资产,甘冒风险损失,而不采用任何对称的抵补性交易,以牟取高利而产生的短期资本流动。投机性资本流动主要有以下四种形式:

(1)不同货币之间的利差所引起的投机性资本流动,即投机者向利率较高的货币金融资产投资,以谋取高利息收益。

(2)货币汇率波动所引起的投机性资本流动。一国货币汇率暂时性下浮,会吸引短期资本流入,因为投机者此时按低汇率买进这种货币的金融资产,待汇率反弹后再卖出,就可从汇率变动中获利。

(3)迟收早付所引起的短期资本流动。如果预期结算货币将要升值,进口商就会设法加速完成付汇,而出口商则会设法推迟完成收汇; 反之则反之。这种做法是基十当事人对货币汇率的预期而产生的,因而具有投机的性质。

(4)国际市场股票、黄金和某些重要商品价格的大幅度涨落,促使投机者伺机买进或卖出,以便从价格变动中获利。

8. 升值(Appreciation )与贬值(Depreciation )

【答案】汇率的变化表现为一种货币相对于另一种货币的升值与贬值。在直接标价法下:当汇率的数量减少时,称为本国货币币值(或汇率)上浮,也称本币相对于外币升值; 此时,外币货币币值(或汇率)下浮,也称外币相对于本币贬值。在间接标价法下,表现方式恰好相反:当汇率的数量减少时,称为本国货币币值(或汇率)下浮,也称本币相对于外币贬值; 此时,外币货币币值(或汇率)上浮,也称外币相对于本币升值。因此,作为两种货币的比价,汇率的上升或下降必然是一种货币的升值,同时也是另一种货币的贬值。

货币的升贬值幅度可以通过变化前后的两个汇率计算出来,具体方法如下:

(1)在直接标价法下:

本币汇率的变化(%)=(旧汇率/新汇率-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