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某,男,48岁,职员。15年前患肺结核未进行正规治疗,11年前开始间断咯血,时有痰中带血。1月前出现2次大咯血而入院。查体:T36.9℃,Bp100/70mmHg,精神不振,神疲气短,形体瘦弱,面白唇淡。胸大片示:双肺浸润型肺结核。入院1个月来多次咯血,每次出血量约80~200ml,色鲜红,曾2次输血。经中西医对症处理,仍时有发生。现症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心烦失眠,急躁易怒,潮热盗汗,舌淡少苔,脉细数。中医诊断为() A.肺痨(肺阴亏损)。 肺痨(阴虚火旺)。 咳血(阴虚火旺)。 肺痨(阴阳虚损)。 吐血(胃阴虚)。
修治包括的内容是()。 纯净处理。 切制处理。 粉碎处理。 水制处理。 火制处理。
下列各病,应首选刺血拔罐法的是()。 咳嗽。 腹泻。 牙痛。 扭伤。 咽痛。
关于潜伏期的概念,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潜伏期长短一般与病原体感染量成反比。 有些传染病在潜伏期内具有传染性。 潜伏期是确定传染病的检疫期的重要依据。 传染病的隔离期是依据该病的潜伏期来确定。 多数传染病的潜伏期比较恒定。
学校用地包括() 周围通道。 建筑用地。 运动场地。 绿化用地。 自然科学园地。
患者头痛,痛处固定,痛如锥刺,舌紫暗,脉细涩,宜诊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