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北师范大学商学院809经济学综合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辨析题

1. 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平均利润率具有不断下降的趋势,但这并不排斥利润总量的绝对增加,这实际上是同一规律的不同表现形式。

【答案】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平均利润率的下降趋势并不排斥利润总量的绝对增加:

一方面,在有机构成提高的同时存在着其他一些起反作用的因素阻碍着平均利润率的下降,如剩余价值率的提高、工资被压到劳动力价值以下、不变资本各要素变得便宜、相对人口过剩、对外贸易等。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利润率的下降和利润总量的增加之间存在着一种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它们实际上是同一规律的不同表现形式。这是因为,资本积累与有机构成的提高是相伴而生的,这种情况必然会造成平均利润率的下降。

为了抵消利润率下降造成的损失,资本家只得提高积累率,增大积累量,从而使总资本急剧地增大,结果使得利润率下降的同时利润总量却增加了。积累的不断增大、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又会进一步造成利润率下降的压力,为了减少这种压力,资本家只得更多地积累。正是这样一种机制推动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同时又不断加剧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矛盾。

2. 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垄断资本家可以任意抬高垄断价格。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垄断利润是垄断企业凭借对生产要素、技术专利、品牌等排他性的独占权和市场势力所获得的高额利润。从理论上讲,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特别是通过垄断价格的形式获得的高额利润。

根据价值规律,虽然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都偏离价值,但社会商品价格总额不会背离商品价值总额,即垄断价格不增加或减少社会商品价值总量,只是会使社会总产品价值发生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分配。

垄断价格的制定与垄断组织的垄断地位有关,但并不是随意的,而要受以下一系列因素的制约:

(1)受商品需求的制约。如果商品价格定得太高,消费者因收入水平有限,就会寻求低价的替代商品,从而迫使高价商品的价格下降。

(2)受商品供给的制约。商品供给超过需求同样会引起商品价格下跌,这正是垄断企业在制定垄断高价时必须限制产量的原因。同时,为了不使高价成为诱致新资本进入垄断组织己进入的产业展开竞争,垄断价格也要定在能够成功阻止其他资本进入的适当高度。

(3)受产品成本的制约。过高的价格必然会导致产品销售量与产品产量的相应减少,引起设

备利用率下降和产品成本上升,最终使利润减少。垄断企业在制定垄断高价时必须在价格和产量之间进行权衡,使之符合长期利润最大化日标。任何企业都不能不考虑市场容量而任意提高垄断价格。

3. 加强宏观经济调控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特定要求。

【答案】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1)宏观调控是指政府以满足人民需要和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为目标,综合运用经济的、计划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进行调节和控制。宏观调控的基本要求是,使宏观经济活动通过市场中介和微观经济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保持总供求的基本平衡,顺利实现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2)加强宏观经济调控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特定要求,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在于:

①实行宏观调控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单纯地依靠市场的自发调节而必须依靠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使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相符。

②实行宏观调控是保持社会经济总量平衡,实现按比例地进行资源配置的需要。一方面,社会主义经济下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总量失衡往往难以避免,并山此导致经济波动,因而需要政府从宏观上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控; 另一方面,也需要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以协调多元化、多层次的经济主体的利益关系。

③实行宏观调控是弥补市场调节不足的需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存在“市场失灵”,需要政府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其他调控手段规范和调节市场,并通过市场引导国民经济按照预定的宏观经济的日标运行。

4. 在生产资本中,劳动力的价值与原材料的价值具有相同的周转方式,所以二者之间没有区别。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劳动力的价值和其他商品的价值(如原材料价值)一样,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但劳动力是特殊商品,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都有其特殊性。

(1)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所以劳动力的价值可以还原为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这包括:

①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这用于再生产劳动力;

②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需的价值,这用于延续劳动力的供给;

③劳动力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这用于提供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需要的劳动力。在这一点上与原材料价值类似。

(2)劳动力的价值决定具有特殊性,即它包含着历史和道德的因素,即劳动者所在国家的社会经济文化水平、历史传统习惯以及自然条件等。

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条件的差异,各国劳动者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数量、质量和范围是不同的。但是,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来看,在一个国家的一定时期内,劳动

者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数量和范围还是相对稳定的。

(3)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劳动,是形成价值的源泉。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更具有特殊性。一般商品(如原材料)被消费或使用,随着它的使用价值的消失,它的价值也随之丧失或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不发生价值增殖。而劳动力这种商品则不同,劳动力的使用或消费就是工人的劳动过程。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小仅能够创造新价值,而且还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其超出原有价值的那部分就是剩余价值。

二、论述题

5. 从我国基本分配制度论述群众财产性收入的合理性。

【答案】(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基本分配制度是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所有制结构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决定的。

财产性收入就是指通过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要素与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收入,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

(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和不动产(如房屋、车辆、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 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财产性收入符合我国基本分配制度,是国民收入中的重要来源。实行群众财产性收入的合理性在于:

①市场经济有效运行,要求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财产性收入是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重要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进入市场,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必须遵循市场经济原则。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权或占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也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原则,即凭借要素所有权或占有权获取收益。

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是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发展劳动、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由于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活劳动创造价值,而且随着科学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掌握了科学技术、拥有知识的劳动者创造价值的作用和创造的价值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同时,由于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是商品生产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这就要允许各种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根据这样的分配制度,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了按劳分配方式和个体劳动所得之外,国家和企业发行债券筹集资金,会出现凭债权获得利息; 股份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会出现凭股权取得股息和红利; 某些企业经营者的收入中,包括部分风险补偿; 私营企业雇佣一定数量的劳动力,会给企业主带来部分非劳动收入; 还有其他属于个人的资本、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也参与分配。由此构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什分丰富的分配内容。

(2)让更多公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在制度层面上有许多工作可做:

①创新金融管理体系,让群众拥有越来越多的金融理财工具和产品,同时强化对现有投资理财渠道的监管以及交易方式的规范。通过金融体系创新,让群众拥有并创造出更多的金融工具,是增加百姓财产性收入的题中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