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西医科大学506细胞生物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双信使系统
【答案】
双信使系统
现细胞对外界信号的应答的一种信号系统。
2. 残余小体
【答案】残余小体
是指次级溶酶体经过一段时间的消化后,被消化的小分子物
质被膜上的载体蛋白转运到细胞质基质中,而未被消化的物质残存在溶酶体中所形成的结构。
3. 黏着斑
【答案】黏着斑是细胞与胞外基质之间的连接方式,参与的细胞骨架结构组分是微丝、跨膜粘连蛋白是整联蛋白,有利于细胞在运动过程中的张力以及细胞生长的信号传递。
4. 核孔复合体
【答案】核孔复合体是指在核被膜上由多种核孔蛋白构成的联系核质和细胞质的复杂隧道结构,主要包括胞质环、核质环、辐和栓4种结构组分。从功能上讲,核孔复合体可看成是一种特殊的跨膜运输蛋白复合体,并且是一个双功能、双向性的亲水性核质交换通道。双功能性表现在被动扩散和主动运输两种运输方式,双向性表现在既介导蛋白质入核转运,又介导RNA 、RNP 出核转运。
5. 核仁致密纤维组分
是指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的胞外信号被膜蛋白
和
途径,实
受体接受后,同时产生两个胞内信使,分别启动两个信号传递途径即
有特异性结合蛋白,
【答案】致密纤维组分是核仁超微结构中密度最高的部分,呈环形或者半月形包围纤维中心,由致密的纤维构成,通常见不到颗粒,rRNA 以很高的密度出现在DFC 。其中比较清楚的是核仁纤维蛋白、核仁蛋白和.
6. 巴氏小体
蛋白。
【答案】巴氏小体:巴氏小体是雌性哺乳动物体细胞在有丝分裂期间的细胞核中染色很深、由一条失活的X 染色体凝缩而成的染色质小体,又称性染色质小体为所发现。
7. 同源异型基因
1949年
长
【答案】同源异型基因是指存在于多种无脊椎动物和高等脊椎动物中的一类在体节发育中起关键作用的基因,在基因表达调控中具有主导性作用。这些基因都含有一个称为同源框的
的序列,编码的同源异型结构域形成的螺旋-转角螺旋结构作为反式作用因子启动特定基
因的表达。 8.
【答案】
的中文名称是封闭连接。封闭连接是指将相邻上皮细胞的质膜紧密
地连接在一起,阻止溶液中的小分子沿细胞间隙从细胞一侧渗透到另一侧的连接方式,其典型代表是紧密连接。紧密连接存在于小肠上皮和血管内皮等上皮细胞之间。紧密连接的主要功能是:
①阻止可溶性物质从上皮细胞层一侧通过胞外间隙扩散到另一侧,形成渗透屏障,起重要的封闭作用;
②形成上皮细胞质膜蛋白与磷脂分子侧向扩散的屏障,从而维持上皮细胞的极性。
二、简答题
9. 简述真核细胞核糖体进行蛋白质合成的主要过程。
【答案】真核细胞核糖体进行蛋白质合成的主要过程如下: (1)肽链合成的起始 ①核糖体大、小亚基分离 该过程需要起始因子a. 在b.
的作用下,与结合了GTP 的
与核糖体小亚基结合,及结合;
共同结合于小亚基的P 位。 复合物)
复合物包括
尾。
的参与。
与核糖体小亚基结合
③mRNA 在核糖体小亚基就位 该过程需要帽子结合蛋白复合物各组分,通过
④核糖体大亚基结合 a. 结合b. 通过①进位:(2)肽链延伸
与延伸因子复合物结合,复合物将tRNA 带到A 位点,由mRNA 上的密
码子确定tRNA 的种类,到位后,延伸复合物中GTP 水解,复合物离开;
②成肽:当P 位点和A 位点都有tRNA 时,由肽酰转移酶催化形成二肽。 ③转位:移位酶发挥作用,肽链由A 位点转移到P 位点,A 位点上空的空出进行下一个合成。卸载的tRNA 直接从P 位点脱落。
其中3种延长因子为(3)蛋白质合成的终止
真核细胞肽链合成的终止只有一个释放因子
子,并需要GTP 供能,使肽链从核糖体上释放。
帽子结合蛋白结合
的小亚基与60S 大亚基结合,形成翻译起始复合物;
作用水解GTP 供能,促进各种elF 从核糖体释放。
离开,A 位点
可识别
三种终止密码
10.简述当细胞受到损伤或发生应激反应时,依赖线粒体的细胞凋亡途径。
【答案】当细胞受到损伤或发生应激反应时,依赖线粒体的细胞凋亡途径如下: (1)引起细胞凋亡的胞内信号 DNA 损伤、细胞质中
浓度过高、极度氧胁迫产生大量自由基等。内源信号中也有抑制细
胞死亡的负控制信号,如哺乳动物中的Bcl-2和Bcl-X 蛋白。
(2)Bcl-2蛋白家族对于细胞凋亡的影响
其中有些成员促进凋亡,如Bad 、Bid 、Bax ; 有些成员抑制凋亡,
如
蛋白定位于线粒体外膜,有双重功能:一是阻止Cytc 从线粒体中释
放,二是与Apaf-1结合。
(3)依赖于线粒体的细胞凋亡途径
当细胞受到损伤或发生应激反应时,激活了Bel 家族中的促调亡蛋白(如Bad 、Bax ), 这些蛋白从细胞质转移到线粒体外膜并插入外膜,导致线粒体外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然后Cytc 从线粒体释放到细胞质,进入胞质的Cytc 与Apaf-1、carpase-9前体等装配成多亚基蛋白复合体,caspase-9在凋亡复合体中发生自身切割而活化,激活的caspase-9作为起始caspases 激活下游的执行caspases ,然后执行caspases 作用于IG 蛋白引发细胞程序性死亡,即细胞凋亡。
11.请简述核小体在细胞中存在的实验证据和它的基本结构。
【答案】(l )核小体在细胞中存在的实验证据
①用温和的方法裂解细胞核,将染色质铺展在电镜铜网上,通过电镜观察,未经处理的染色质自然结构为 30nm 的纤丝,经盐溶液处理后解聚的染色质呈现一系列核小体彼此连接的串珠状结构,串珠的直径为
②用非特异性微球菌核酸酶消化染色质时,发现绝大多数DNA 被降解为大约200bp 或其整数倍的片段。如 果用同样方法处理裸露的DNA ,则产生随机大小的片段群体。
③应用X 射线衍射、中子散射和电镜三维重建技术,研究染色质结晶颗粒,发现核小体颗粒是直径为llnm 、高6.0nm 的扁圆柱体,具有二分对称性。
④
微小染色体分析。用
病毒感染细胞,病毒DNA 进入细胞后,与宿主的组蛋白结
的DNA 为环状,周长
约
若
相当
合,形成串珠状微小染色体,电镜观察
(2)核小体的基本结构
①每个核小体单位包括200bp 左右的DNA 超螺旋和一个组蛋白八聚体以及一个分子的组蛋
白
②组蛋白八聚体构成核小体的盘状核心颗粒,
相对分子质量为成,包括两个
和两个
由四个异二聚体构
于一个核小体,则可形成25个核小体,实际观察到23个,与推断基本一致。
③147bp 的DNA 分子超螺旋盘绕组蛋白八聚体1.75圈,组蛋白H1
在核心颗粒外结合额外
锁住核小体DNA 的进出端,起稳定核小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