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随着微小卫星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利用多颗微小卫星构成编队,互相之间协同工作完成传统单星系统难以实现的空间任务的技术,已成为当前航天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现有的编队控制技术主要是基于推力器实现,存在着推进剂消耗量大、羽流污染等问题,通过在卫星上安装电磁作动器,从而产生电磁力实现航天器编队飞行控制是一项新技术,具有无需燃料,能够持续高精度作用等优势,应用前景广阔。针对空间中卫星的运动情况,给出了卫星动力学模型的描述,考虑了地球引力,空气阻力,太阳光压,日月引力,地球磁场等因素对摄动力和摄动力矩的影响。给出了卫星的轨道动力学和刚体姿态动力学模型,讨论了各种力和力矩的计算方法。针对基于超导电磁线圈的编队构形控制技术展开了研究,给出了电磁力的远场偶极子模型,对电磁控制力和环境力进行了比较分析,论证了电磁力提供构形控制能力的必要条件。针对双星编队问题,采用了计算量较小,星上易于实现的磁矩反馈控制方式,建立了编队构形控制问题的数学模型,并设计了PID控制和模糊控制两种控制律,开展了纯数字的系统仿真工作,仿真结果表明控制律精确有效,能够完成预期控制目标。针对测绘、遥感、侦查等空间任务对载荷隔振的需求,介绍了甲壳内藏分体卫星的概念,对于这一特殊的超近距电磁力编队问题开展了研究。提出了控制系统的整体方案,设计了控制律,解决了长期保持高静工作状态的问题。开展了数值仿真工作,仿真结果表明,针对0.01Hz~100Hz的复合振动,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实现长期维持59.535dB,短期最高64.10dB的隔振能力,相对于Stewart等平台有显著的提高。具有良好的工程参考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