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工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630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历史研究法的基本特点。
【答案】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法,顾名思义,是以历史研究法来研究教育科学。是通过搜集某种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事实,加以系统客观的分析研究,从而揭示其发展规律的种研究方法。用历史法研究教育,涉及的主要对象是:研究教育活动的历史,研究教育实际和教育理论发生、发展、演变过程的历史规律。历史研究法的基本特点如下所述:
(1)历史性
①在研究对象上,历史研究法主要研究对象是过去发生的教育事件,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教育事件的历史发展实际过程及具体内容的考察,借以探求教育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规律,并对它未来发展的基本趋势提出科学预言。
②在研究过程上,历史研究法按照历史的时间顺序和空间范围再现历史的全过程,包括它的每个发展阶段。它是一种跟随客观事物本身自然历史发展进行研究的一种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力图按照客观事物本身发展历史的时间顺序和它在各历史发展阶段中的具体形态去进行描述。
(2)具体性
历史研究是在丰富而具体的文献资料基础上,揭示研究对象发展过程中的一切历史形式、全部丰富的内容以及各种相关因素,从中探寻基本规律,所以必须把握最能说明问题的史料。由于历史研究法不是从现有的教育实践去搜集所需要的事实,而只能通过对过去事实的不同形式的记载去恢复过去的事实以供研究。为了善于把握教育事实的总和,文献史料的搜集和鉴别就非常重要。
(3)以逻辑分析方法为主
逻辑分析法,是从纯粹的抽象理论的形态上来揭示对象的本质,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研究事物发展过程的矛盾运动,揭示历史规律并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用逻辑分析方法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论概括,能更深刻地认识事物演变的历史的规律性,更深刻地认识那还只是处在萌芽状态、常常表现得模糊不清的东西。
历史研究法区别于教育科学其他的研究方法体现在,研究者主体与作为被研究客体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过程之间,不是相对同步协调关系,而是一种非共存的历史性关系。客体不是作为现实世界的客体,而是已经凝结、稳定了的过去. 是已经发生了的、不可逆转的。主体只能在其所处的时代环境中以现实为起点去认识、思考过去所发生的事件。
2. 教育科学理论研究所具有的特点。
【答案】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是在已有的客观现实材料及思想理论材料基础上,运用各种逻辑的和非逻辑方式进行加工整理,以理论思维水平的知识形式反映教育的客观规律。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抽象概括性与间接性
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带有很强的思辨性色彩-是在纯理性的超越感性经验水平上通过抽象思维活动来间接地把握教育问题。
(2)多样性和不确定性
这里的多样性指理论研究形态的多样性。教育的发展受多种因素制约,需要从多方面、多视角、全方位地考察教育问题。而人们在进行研究时,也总是根据不同的哲学观建构起一定的理论模型,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去解释和说明教育现象,从而形成了众多的研究学派和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表现出理论研究形态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
理论研究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形成不同教育观点和理论流派的论争,使人们的思想不致僵化,有助于教育理论的发展和完善。但是这里需要我们正确处理“一”与“多”、“确定”与“不确定”的关系,要形成确定的、清晰的、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关键在于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
(3)层次性
理论研究具有结构体系的层次性。根据概括程度的不同可区分为经验的和理论的两个层次。经验性层次,是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单纯排列与分类,进行各种事实的积累过程,通过对这些事实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形成经验概念(经验定律)。
(4)超前性与继承性
教育理论的发展,无论是表现为外延式扩展(理论概括的延伸,应用范围扩展及具体化),还是表现为理论的横向发展(新旧理论之间联系尚未暴露),还是纵向质变(新旧理论之间深刻的继承性关系,旧理论作为一种特例包含其中),都体现出批判性,突破和超越的意识,不满足现状的进取精神。正是理论的更替,成为划分教育科学发展阶段的主要依据。但同时,理论研究反映出反复性、继承性特点,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历史的重演”。考察任何一种教育理论的内容框架及方法特征,都能找到以往理论的痕迹。
理论研究上的这种批判性与继承性,也说明理论研究不可能一次到位,一次研究可能只解决某一个问题。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需要不断地以新理论代替前一个理论。既保留原有理论中合理成分,又不断地发展这种科学成分,从而实现认识从低级向高级、从片面向全面的发展。
综合上面教育科学理论研究特点的分析,可以看出,区别于实证研究,理论地研究教育,在其直接意义上是以严密的理论体系的方式再现和阐释一定的教育现象及过程,是以一种带有总结概括性和普遍性的方法论原则和理论框架作为形式系统,使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得以更深刻的揭示和合理的说明,这是一种理性研究的方法。
3. 古代中国研究教育方法论观点的特点?
【答案】(1)考察教育问题的立足点,是从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和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则以伦理道德教育为主。
(2)采用观察法以及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思维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并形成理论。
(3)辩证法的初步运用以及朴素的系统观。
(4)各种学派基于不同的哲学观、自然观、社会观和教育观,而形成不同的教育研究方法思想观点。
4. 简述科研群体的基本特点。
【答案】科研群体,是指将相同专长或不同专长的人组织成课题组进行科研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
(1)在同一群体中,有共同的研究方向和共同研究的课题。
(2)群体内组成几员在知识、技术、能力、专业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质,各有专长。不同知识能力结构,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研究风格,从而形成异质互补的趋势。
(3)群体不是单个人的简单集合体,而是有一定组织结构及行为规则,以约束和规范每个成员的行动,从而在组织体制上保证科研群体的正常运转。
(4)群体由理论基础宽厚扎实,有丰富经验,作风正派,具有组织能力的人担任课题负责人,并在群体内形成一支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骨干研究力量。
群体科学研究,由于人员结构合理,通过协作提高了个人的科研能力,发挥出群体的整体效应,因此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既能承担难度大的理论性课题,又能承担针对性强的应用性研究课题和决策性研究课题,并且能从一个研究方向迅速转到相关的另一研究方向,高质量地完成科研任务并尽快地出成果。群体科研,有利于建设、发展学术梯队,培养学术研究的骨干,尤其是使中青年研究人员,通过课题研究迅速増长经验和才干。
5. 列举教育研究假设的三种分类方式,并简述假设表述的基本要求。
【答案】假设是根据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问题的规律或原因做出的一种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解释,是在进行研究之前预先设想好的、暂定的结论。
(1)教育研究假设的分类
①按照假设的形成逻辑,可分为归纳假设和演绎假设。归纳假设是在观察基础上的概括,是人们通过对一些个别经验事实材料的观察得到的启示,进而概括、推论得出的经验定律;演绎假设是从教育科学的某一理论出发推出新结论,是根据不可直接观察的事物现象或属性之间的某种联系的普遍性,通过理论综合和逻辑推演而提出的理论定律和原理的假设。
②按照假设有无方向性(或倾向性),可分为方向性假设和非方向性假设。研究假设陈述的是两个变量间所期望的相关或不同。在研究假设中,呈现出方向性假设和非方向性假设两类。方向性假设指出相关或差异的特点,而非方向性假设只简单地指出哪里存在一个相关或差异。
③按照假设的性质和复杂程度,可分为描述性假设、解释性假设和预测性假设。描述性假设,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