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黑龙江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824环境化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BOD 、TOC 和TOD
【答案】BOD 是指微生物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所需的氧气量,一般用5天的测试结果,即表示。DO 值越小,值和COD 值越高,还原作用越强。
TOC 是指水中所有的有机碳。它可以很直接地用来表示有机物的总量,因此是评价水体中有机物污染程度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TOD 是指水中所有有机污染物氧化需求的氧气量。主要是有机物质在燃烧中变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需要的氧量,结果以的表示。
2. 可吸入颗粒物
【答案】可吸入颗粒物又称可吸入粒子,是指漂浮于空气中的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包括固体、液体微粒或固体吸附液体、气体形成的颗粒物。可吸入粒子的主要来源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尤其与能源需求和机动车数量增加有关,现在已成为大气质量监测的一个重要指标。
3. 生物放大
【答案】生物放大是指同一食物链上的高营养级生物,通过吞噬低营养级生物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随营养级数提高而增大的现象。生物放大的程度也用生物浓缩系数表示。生物放大的结果,可使食物链上高营养级生物体内这种元素或物质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的浓度。
4. 微生物修复技术
【答案】微生物修复技术是指通过微生物的作用清除土壤和水体中的污染物,或是使污染物无害化的过程。它包括自然和人为控制条件下的污染物降解或无害化过程。从修复实施的场址,可以将微生物修复分为原位生物修复和异位生物修复。
二、填空题
5. 土壤及沉积物(底泥)对水中有机物的吸附作用包括_____和_____。【答案】表面吸附;分配作用
【解析】有机物在土壤(沉积物)中的吸着存在着两种主要机理:分配作用,即在水溶液中,土壤有机质(包括水生生物脂肪以及植物有机质等)对有机物的溶解作用。吸附作用,即在非极性有机溶剂中,土壤矿物质对有机物的表面吸附作用或干土壤矿物质对有机物的表面吸附作用。6. 大气的扩散能力主要受_____、_____和浓度梯度的影响。
【答案】风;湍流【解析】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取决于三个因素:风,可使污染物向下风向扩散湍流,可使污染物向各方向扩散;浓度梯度,可使污染物发生质量扩散。其中风和湍流起主导作用。
7. 导致痛痛病的污染物是_____。
【答案】
【解析】水生生物吸附、富集是水体中重金属迁移转化的一种形式,通过食物链的作用可对人类造成严重威胁。日本的痛痛病就是由于长期食用含镉量高的稻米所引起的中毒。
8. 腐殖质分子中含有_____结构,其上联接有_____等官能团。【答案】多元环状;
【解析】天然水中对水质影响最大的有机物是腐殖质,它是由生物体物质在土壤、水和沉积物中转化而成。腐殖质是一种带负电的高分子弱电解质,其形态构型与官能团的解离程度有关,一般含有多元环状结构,其上联接有
点是除含有大量苯环外,还含有大量羧基、醇基和酚基。等官能团。腐殖质在结构上的显著特
三、简答题
9. 写出大气平流层中臭氧层吸收太阳辖射紫外线的化学反应式及臭氧层被大气污染物破坏的催化反应式。
【答案】(1)臭氧层吸收太阳辐射紫外线的化学反应式
10.简述环境污染物的三致作用。
【答案】环境污染物的三致作用分别为:
(1)致突变作用
致突变作用是指生物细胞内DNA 改变,引起的遗传特性突变的作用。具有致突变作用的污染物质称为致突变物。
(2)致癌作用
致癌作用是指导致人或动物得癌症的作用,其使体细胞的生长不受控制,能在动物和人体中引起致癌。
(3)致畸作用
致畸作用是指遗传因素、物理因素(如电离辐射)、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如某些病毒)、母体营养缺乏或内分泌障碍等引起的先天性畸形。先天性畸形或畸胎是指人或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所形成的形态结构异常。具有致畸作用的污染物质称为致畸物。
四、论述题
11.阐述原位生物修复与异位生物修复的特点。
【答案】按照修复实施的场址的不同,可以将微生物修复分为原位生物修复和异位生物修复。
(1)原位生物修复的特点
原位生物修复在污染的原地点进行,不挖出或抽取需要修复的土壤及地下水,采用一定的工程措施,利用生物通气、生物冲淋等一些方式进行。
(2)异位生物修复的特点
异位生物修复需要挖掘土壤或抽取地下水,将污染物移动到邻近地点或反应器内进行。很显然这种处理更好控制,结果容易预料,技术难度较低,但投资成本较大。例如可以通气土壤堆、泥浆反应器等形式处理。反应器型生物修复是指处理在反应器内进行的修复(主要在泥浆或水相中)。反应器使细菌和污染物充分接触,并确保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