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大连外国语大学文化传播学院871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之现代汉语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修辞
【答案】修辞一词有三个含义:一是指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 二是指说话和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为,即修辞活动; 三是指以加强表达效果的方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修辞学或修辞著作。通常情况下,总是把修辞理解为对语言的修饰和调整,即对语言进行综合的艺术加工。在内容和语境确定的情况下,修辞着力探讨选用什么样的语言材料,采取什么样的修辞方式,追求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2. 语流音变
【答案】语流音变是指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由于受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和邻音的影响,可能发生不同的临时性的变化。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四种。同化是指一个音位受临近音位的影响而在某个区别特征或音位整体上趋同的现象,如英语中的连读现象; 异化是指两个本来相近或相同的音,在语流中要改变其中一个音的读音的现象,如上声的变调; 弱化通常发生轻声或弱读现象中,如汉语中的轻声现象; 脱落是随着弱化程度的加深而产生的,如汉语音节中的“豆腐”等词。
3. 会意字
【答案】会意字是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的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这种造字法称为会意。用会意字造出的字是会意字。会意字有异体会意字、同体会意字两类。比如说“武”,从戈从止; 止是趾本字,戈下有脚,表不人拿着武器走,有征伐或显不武力的意思。
4. 平分阴阳
【答案】平分阴阳是汉语音韵学和汉语方言学中的一个术语。指中古的平声调类字,根据声母的清浊分派入阴平、阳平两个调类。平分阴阳是中古汉语发展到近代汉语的过程中,在声调方面的三个主要变化之一。比如说现代汉语中的阴平“诗、超”和阳平“时、人”在古代都属于平声。
5. 谓词性词组
【答案】谓词性词组是指语法功能和谓词相同的词组。词组的功能是由它相当于哪类词的功能决定的,功能相当于谓词的称为谓词性词组,通常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谓词性词组可以细
分为动词性词组和形容词性词组。比如动宾词组“请他”,偏正词组“不来”,连谓词组“来帮助他”。
二、分析题
6. 辨析以下两组例子中各个句子在语义或表达(语用)功能上的区别。
(1)a. 你想喝点什么?
b. 你想喝点什么吗?
【答案】①从语义来说,“你想喝点什么? ”的句子焦点是“什么”,即询问对方所要喝的类型,而“你想喝点什么吗? ”的句子焦点在语气词“吗”上,即询问对方是否要喝东西。
②从表达功能来说,“你想喝点什么? ”是一般疑问句,被询问的一方只需要直接回答; 而“你想喝点什么吗? ”是是非问句,存在是非选择关系,被询问者要先选择,再回答。
(2)a. 人来了。
b. 来人了。
答:①从语义来说,“人来了”中“人”是特指,是说话双方都知道来人的身份。而“来人了”中“人”的对象指代不明,是泛指,即来人的身份是不明的。
②从语用来说,“人来了”说明说话人对来的人是有准备的,预设说话人对这件事是已知的。
“来人了”说明说话人事先不知道谁要来,预设说话人对这件事是未知的,是出乎说话人意料的。
7. 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时常出现这样一类错误:“我今天见面了我的朋友、我应该鞠躬老师”,清分析此类错误的原因。
【答案】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时常出现题干中这一类错误的原因:
(1)从概念上说,“见面”、“鞠躬”这类词是离合词,即从概念上讲,似乎应该看成词,表达了一个比较固定的完整的概念。
(2)从用法上讲,常作为一个词使用,即两个字挨着出现(这是所谓的“合”,但也可以拆开来不紧挨着出现(这是的“离”)。
题中的“见面”、“鞠躬”紧挨着出现时,是不及物动词,后面不能再跟宾语,所以原句可以改为“我今天和我的朋友见面了”、“我应该向老师鞠躬”; 或者拆开来用时,中间可以加入其他成分,所以原句也可以改为“我今天和我的朋友见了一面”、“我应该向老师鞠一躬”。
8. 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列结构
例:两所大学的教师
(1)叫他过来跟我们打网球
(2)他们班每个人都是好样的
(3)吴老师很耐心地跟那位同学谈了三个小时
【答案】(1)
(2)
(3)
9. 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列歧义短语
(1)打死老虎
(2)看望陈老师的学生
【答案】(1)
(2)
②
10.指出下列各形声字的形旁,说明这些形声字的字义与形旁的联系
梅 基 切 家 镜
【答案】(1)梅 形旁:木。本义:楠木。
(2)基 形旁:土。本义:墙基。
(3)切 形旁:刀。本义:用刀把物品分成若干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