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青海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系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影响技能学习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技能的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其学习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影响技能学习的主要因素有:
(1)活动模式
加里培林等的研究表明,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活动模式由于概括性、完备性与独立性的不同,可能存在着四种典型的定向类型,它们的学习效果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①具体的、不完全的、独立得到的定向类型:学生对活动条件的了解是不完全的、具体的,主要是通过本人的尝试而获得的。研究表明,在这种定向基础上形成的活动过程进行得很缓慢,并有大量错误,而且难以迁移。完成活动的条件稍有变化,则此活动力式的再现就很困难。
②具体的、完全的、现成给予的定向类型:学生对于获得条件的了解是完全的、具体的,但不是学生自己提出的,而是教师给以现成的。在这种类型的定向基础卜的活动形成较快,而且可以没有错误,但活动方式的迁移有很大的限制,局限于完成动作的类似条件。
③概括的、完全的、独立得到的定向类型:学生对活动的了解是完全的、概括的,而且这种活动的概括方面,是学生独立提出的,不是给以现成的。在这种定向类型的基础上形成的活动不仅速度快,可以没有错误,而且活动方式的稳定性强,迁移范围广。
④概括的、完全的、现成给予的定向类型:给学生提供概括形式的活动方式,即这种活动方式不仅适用于某种特殊情况,而且适用于整个一类情况。这种活动方式的体系是完备的、充分的,能够正确地完成有关这一类课题的所有情况下的活动。可是,这种定向基础是以现成的形式给子的,不是学生通过独立分析提出来的。
在技能的初步形成阶段,第三种定向类型最为有效,第四种定向类型次之,第一种类型最差; 在技能的适用范围和灵活应用方面,第四种定向类型最为有效,第三种定向类型次之,第一种类型最差; 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等方面,第四种定向类型最佳,第一种类型次之,第二、三种类型最差。
(2)知识基础
知识可以表现为某种活动的一种定向映象,丰富、准确的定向映象直接影响着技能的形成过程。安德森认为技能的形成直接来源于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转化,这也反映了知识对技能产生的影响。大量的实验与经验都表明,技能的形成依赖于学习者所获得的知识。对专家与新手的对比发现,专家在知识的数量与知识的组织方面都与新手不同。丰富的、组织良好的知识促进
对新信息的加工,保证了技能的形成、发展与应用,同时也促进各种技能的整合,这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提供了前提。
(3)教学方法
①在某一时期内,只教授几种策略或技能,并保证成功。很少有证据表明短时间内教授大量的策略与技能可以迅速改善学习者的学习能力;
②在教授策略、技能的同时,也要教授元认知的有关内容,即告知学习者何时、何处、为何应用该策略和技能,同时要求对策略和技能的应用进行检查、监控;
③维持学习动机。研究表明,动机强的学生倾向于经常使用他们习得的策略,而动机弱的学生对策略的使用不敏感。因此,必须让学生清楚意识到策略的使用确实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成绩,在策略使用与学习成绩提高之间建立一种积极的互动关系,才能促进学生对策略的学习与使用;
④提倡结合具体的学习课程进行教学。例如,结合中文课程,教授学生阅读和写作策略; 结合数学课程,教授学生推理策略;
⑤结合历史、外语等课程,教授学生编码和组织策略等; ⑥注重策略、技能与知识问的交互作用。脱离知识的技能教学是不可能成功的,应想方设法丰富学生的知识基础;
⑦无论是直接教学还是交互教学抑或其他的教学形式,都需要教师将策略和技能模式化、程序化,教师可以通过“大声思维”将使用策略和技能的过程外化出来。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辅助线索、辅助手段,如记录策略的步骤和执行方式等内容的卡片。同时,要求学生整合多种策略,以解决更复杂的任务;
⑧策略、技能的教学是长期的、细致的,应始终成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尽可能地在课堂中创造应用策略与技能的情境,使学生能够掌握、概括并迁移所学的技能与策略。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熟练应用习得的技能与策略,在不熟悉的环境中通过元认知迁移习得的技能与策略。
2. 什么是信度和效度? 如何提高测验的信度和效度?
【答案】(1)信度和效度
①信度
测验的信度又称为测验的可靠性,指的是测量的一致性程度。一个好的测量下具必须稳定可靠,即多次测量结果要保持一致。但是,高信度并不是测验追求的最终目的,它只是使测验有效的一个必要条件。
②效度
测验的效度指的是测量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即它能够测出所要测量的心理特质与行为特征的程度。它是科学测量工具最重要的质量指标。一个测验若无效度,则其他任何优点都无法发挥其真正的功能。因此在编制教学测验时首先必须考虑其效度要求。效度也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任何一种测验只是对一定的目的有效,对其他目的和用途却不一定有效。另外,由于测验是根据行为样本对所要测量的目标作间接推断,因此效度只能达到某种程度,不可能全有或全无。
(2)提高测验的信度和效度的方法
①提高测验的信度的方法
a. 适当增加测验的长度。由于项目数量太少会降低测量的信度,所以,提高测量信
度的一个常用方法是增加一些与原测验中项目具有较好的同质性的项日,增大测验长度。 b. 使测验中所有试题的难度接近正态分布,并控制在中等水平。
c. 努力提高测验试题的区分度。区分度是测验题目的质量指标,努力提高测验中所有试题的区分度,可望获取较高的测验信度。
d. 选取恰当的被试团体,提高测验在各同质性较强的亚团体上的信度。
e. 主试者严格执行实测规程,评分者严格按标准给分,实测场地按测验手册的要求进行布置,减少无关因素的干扰。
②提高效度的方法
要想提高测量效度,就必须设法控制随机误差、减小系统误差,同时,还要选择好特别恰当的效标,把效度系数准确地计算出来。
a. 精心编制测验量表,避免出现较大的系统误差。
b. 妥善组织测验,控制随机误差。
c. 创设标准的应试情境,让每个被试都能发挥正常的水平。
d. 选好正确的效标、定好恰当的效标测量,正确地使用有关公式。
3. 简述资源管理学习策略及其类别。
【答案】资源管理学习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学习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学业求助策略。
时间管理策略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合理安排时间、有效利用学习资源; 学习环境管理策略主要涉及如何有效选择安排干扰较小的环境学习,充分利用学习情境的相似性等; 努力管理策略主要涉及掌握一定方法排除学习干扰,使精力能有效集中在学习任务上; 学业求助策略指当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如何向他人请求帮助的行为。
4. 什么是教材概括? 教材概括有哪两种水平? 科学概括的基木过程怎样?
【答案】(1)教材概括的含义
在教学条件下,学生对教材的概括与知识的理解是通过思维活动对感性知识进行复杂的加工而完成的。教材概括是指人们在头脑中,运用存贮在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经验,对外界输入的一类事物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过程。
(2)教材概括的两种水平
在实际的知识领会过程中,学生对教材的概括和知识的理解,存在着抽象程度不同的两种类型,即感性概括和理性概括。
①感性概括即直觉概括,它是在直观的基础卜自发进行的一种低级的概括形式。感性概括虽然形式卜是通过一定的概括得来的、是抽象的,而且外延也涉及一类事物而非个别事物,但是从内容上看,它并没有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所概括的只是事物的一般外表特征和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