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805政治经济学之微观经济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规模不经济(diseconomies of scale)
【答案】规模小经济(diseconomies of scale )是当生产扩张到一定的规模以后,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使经济效益下降。规模经济是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规模不经济可以表示为厂商成本增加的倍数大于产量增加的倍数,因而长期平均成本上升。规模经济可以表示为厂商成本增加的倍数小于产量增加的倍数,因而长期平均成本下降。正是由于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的作用,决定了长期平均成本曲线表现出U 形特征。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都是由厂商改变企业生产规模所引起的,也称为内在经济和内在不经济。
2. 公共物品
【答案】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相对应,是供集体共同消费的物品。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给公共物品下了这样的定义:“公共物品是这样一些物品,它们的利益不可分割地被扩散给全体社会成员,无论个人是否想要购买这种公共物品。要使公共物品有效率地提供出来经常需要政府的行动。”公共物品具有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两个特性:
(1)非排他性。一种公共物品可以同时供一个以上的人消费,任何人对某种公共物品的消费,都不排斥其他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也不会减少其他人山此而获得的满足。
(2)非竞用性。公共物品是提供给一切消费者的,无法在消费者之间进行分割。
由于公共物品既没有排他性又没有竞用性,所以能够从公共物品获益的人可以避开为公共物品付出费用,这称为“免费搭便车问题”。在公共物品的提供上,人们总是希望由别人来提供,而自己坐享其成。要使公共物品有效率地提供出来,经常需要政府的行动。
3. 一级价格歧视
【答案】一级价格歧视是指完全垄断厂商根据每一个消费者对买进每一单位产品愿意并且能够支付的最高价格逐个确定产品卖价,即消费者实际支出总额等于其意愿支出的总额,其生产的产量等于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产量,但消费者剩余完全被剥夺,转化为生产者剩余。一级价格歧视需要了解每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4. 囚徒困境
,说明为什么在合作对双方都【答案】囚徒困境指两个被捕获的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
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具体情况如下:两囚徒被指控是同案犯。他们被分关在不同的牢房里且无法互通信息,各囚徒都被要求坦白罪行。如果两囚徒都坦白,则各将被判入狱5年; 如果两
人都不坦白,则各将被判入狱2年; 如果一方坦白另一方不坦白,则坦白方入狱1年,另一方入狱10年。下面的支付矩阵列明了两囚徒选择的结果。
如果囚徒A 不坦白,他就冒着被囚徒B 利用的危险,因为不管囚徒A 怎么选择,坦白总是囚徒B 的最优方案。同样,坦白也总是囚徒A 的最优方案。总之,从上面可以看出,对囚徒个人而言,选择坦白总比不坦白收益高,但从两人的支付总和来看,双方都不坦白的收益是最高的。因此,囚徒困境揭示了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一种普遍情况,即“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矛盾。它意味着个人理性并不是实现集体理性的充分条件。
二、计算题
5. 公司用两个工厂生产同一种产品,甲厂的产量为x ,乙厂的产量为y ,
其总成本函数
预计公司的总产量为30。
(1)为使总成本最低,求两厂各应生产多少? 请用拉格朗日函数求解。
(2)解释在用拉格朗日函数求解时元的经济意义。
【答案】(1)厂商成本最小化问题为:
构造拉格朗日函数:
成本最小化的一阶条件为:
解得:x=21,y=9,λ=-33。
(2)厂般来说,任何拉格朗日函数的几参数都表明约束条件增减一个单位时对原始目标函数的边际影响。故本题中,兄可视为总产量为30个单位时的边际生产成本,它表明:如果公司原先的产量为29单位,现在增至30单位,则其总成本增加33。
6. 已知总成本函数TC=4Q3-30Q 2+90Q+60,试问产量从多少开始,生产遵循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答案】边际成本递增时,生产开始遵循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根据生产总成本函数TC=4Q3-30Q 2+90Q+60,可得:MC=12Q2-60Q 十90,化简可得边际成本
量为2.5单位时,边际成本处于最小值,生产开始遵循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 即当产
7. 若消费者效用函数,那么收入—消费曲线是一条直线。
【答案】收入—消费曲线是在商品价格和消费者偏好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消费者收入变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切点的轨迹,它经过原点。设商品X 的价格为p x ,商品Y 的价格为p y 。
对于效用函数U=x'y,边际效用分别为:
代入效用最大化条件
由于,可得:,变形整理得:。 是固定不变的,r 为常数,且r>0, 故是一个大于零的常数。因此,是大于零的常数。又因为收入—消费曲线过原点,所以就是曲线的斜率,而又是大于零的常数。因此,该消费者的收入—消费曲线是一条过原点且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
三、简答题
8. 帕累托最优的含义是什么? 当经济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时,是否意味着收入的平等分配? 为什么?
【答案】(l )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称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
(2)当经济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时,并不意味着收入的平等分配。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必须满足三个必要条件:
①任何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对所有的消费者相等;
②任何两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对所有生产者都相等;
③任何两种产品的边际转换率等于边际替代率。但是,这三个帕累托最优条件并没有考虑收入分配问题。实际上,存在无穷多个同时满足所有三个帕累托最优条件的经济状态,其中甚至包括收入分配极端不平等的情况。
9. 请结合“免费乘车者问题”说明:
(1)为什么公共物品的私人提供会低于其最优数量。
(2)“免费乘车者问题”与“囚徒困境”有何联系与区别?
,指个人不愿出资负担公共产品生产的成本,而依靠别【答案】(1)“免费乘车”又称“搭便车”
人生产公共产品以便自己不花费任何代价地消费。由于“免费乘车者问题”的存在,依靠市场机制解决公共产品的生产往往导致所提供的公共产品数量远远低于社会所需要的数量。
公共物品是指既不具有排他险也不具有竞用性的物品。由于公共物品不具备消费的竞用性,任何一个消费者消费一单位公共物品的机会成本为零。这意味着,没有任何消费者要为他所消费的公共物品去与其他任何人竞争。因此,市场不再是竞争的。如果消费者认识到他自己消费的机会成本为零,他就会尽量少支付给生产者费用以换取消费公共物品的权利,即“兔费乘车”。如果所有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