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学位]之教育学基础考研题库

  摘要

一、辨析题

1. 政治对教育的决定作用完全是促进教育发展的。

【答案】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具体分析如下:

(1)政治对教育决定作用的表现:

①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在人类社会中,谁掌握了生产资料、谁掌握了政权,谁就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掌握着教育的领导权。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总是利用它的政权力量来颁布教育的方针、政策、制定教育的目的和制度,规定教育的内容,派遣和任免教育行政人员和教育,控制教育的经费,按照他们的思想政治要求去教育受教育者,通过这些手段,把教育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②政治制度决定着受教育者的权利。谁有受学校教育的权利,谁无受学校教育的权利,以及

谁有受什么样的学校教育的权利,谁无受什么样学校教育的权利,都是由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的。

③政治制度制约和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教育要培养什么人,使受教育者具有什么思想道德和政治方向,以及为实现教育目的进行什么样的政治、哲学、道德的教育内容,是由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的。

(2)政治对教育的决定作用是有两面性的

①促进作用:政治是阶级社会的产物,当政治局势和统治阶级的方针、政策适应教育发展的时候,那么,政治对教育就起了促进的作用。

②阻碍作用:如果政治局势和统治阶级的方针政策不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那么,它就会在教育阶级性质、教育目的、制度和内容等方面对教育进行影响,从而阻碍教育的发展。

因此,认为政治对教育的决定作用完全是促进教育发展的说法是不正确、不全面的。

2. 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答案】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尽管生产力对教育有制约作用,但从历史上看,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并非完全同步。有两种情况:

(1)在一定时期内,由于人们的思想意识落后于较为先进的生产力,教育的思想、内容、手段、方法等也往往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

(2)在生产力处于较低的水平下,由于文化交流、社会转型甚或传统的影响,其教育的思想内容甚至方法也可能超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3. 现代教育旨在为一个尚未存在的社会培养新人。

【答案】错误。

我国学者的观点,一般是认为现代教育是伴随资本主义大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起来的,致力

于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是加速年轻一代身心发展与社会的进程的教育。现代教育是迄今为止教育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人类教育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

4. 马卡连柯倡导的集体教育即集体主义教育。

【答案】错误。

(1)集体主义教育是培养学生集体意识,使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集体与集体关系的教育,简单地说,就是“为了集体”的教育。

(2)马卡连柯倡导的集体教育是一种“在集体中”、“通过集体”并“为了集体”的德育模式,除提倡集体主义实施“为了集体”的教育外,还特别强调通过“前景教育”等培养集体,以及“在集体中”并“通过集体”进行教育的“平行影响原则”。

(3)集体卞义教育是马卡连柯所倡导的集体教育的主要目的和核心内容,但马卡连柯的集体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还包括了集体教育的手段、方法、途径、原则等。

5. 辨析:有人说:“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美术家,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强盗……”。

【答案】这种说法是环境决定论者华生的观点,是错误的。其原因如下:

(1)环境决定论否定人的生物遗传素质在儿童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确信在儿童发展过程中,是其后天的生活经历和环境影响在起决定作用,因而环境决定论又被称为养育论。

(2)环境决定论关注儿童生长的环境条件、后天教养内容和教育方法在儿童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影响作用。就这一点而言,应该承认,与遗传决定论相比,它发现了对儿童发展影响力更大的一项变量。因此,环境决定论对儿童教育实践的影响也远远大于遗传决定论。在某些时候,环境决定论甚至成了教育对儿童发展进行影响与控制的惟一合理、合法性的依据。

(3)环境决定论的盛行直接导致了传统教育实践具有重视教师权威、书本知识和学校纪律等特点。其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控制儿童学习活动的环境、内容和方式来达到控制儿童发展的目的。“严师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等谚语在我国广为流传,就是环境决定论对人们教育方式选择的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

环境决定论在肯定了儿童发展具有可塑性的同时,也将儿童个体的发展过程牢牢地圆定在失去自主性的被塑造地位上。

6. 场独立型学习风格优于场依存型学习风格。

【答案】错误。

美国心理学家赫尔曼·威特根据人在认知时是否受环境信息的影响可将认知方式分为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场依存型学习风格较多地受其所看到的环境信息的影响,而场独立型学习风格则较多地受来自身体内部线索的影响,小受或很少受环境因素影响。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这两种学习风格与学习有着密切关系。一般说来,场依存型者对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更感兴趣,偏好合作学习,而场独立型者在数学与自然科学方面更擅长,偏向于自主学习。

可见,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认知风格各有优势,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

二、简答题

7. 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表现如何?

【答案】教学过程是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是由教师领导未成熟的卞体通过学习知识间接认识世界。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的间接性。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间接经验。并在教学中间接地去认识世界。 (2)认识的交往性。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学活动是发生在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

(3)认识的教育性。教学过程中的认识追求与实现着学生的知、情、行、意的协调发展与完善人格的养成。

(4)有领导的认识。学生的个体认识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

8. 如何落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一决策?

【答案】落实这一战略决策的具体措施有:

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意义。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就必然要求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具体措施如下:

①加大教育公共投入。教育经费是各级各类教育顺利开展的保障,加大教育公共投入是实现

教育优先发展的基础。因而,我国应加大教育的公共投入,使其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不断上升。

②完善教育立法。政府应该不断完善各种教育法规、法令,使各级各类教育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实现教育的法制化。这将为优先发展教育提供了法律保证。

③健全各种机制。建立健全有效促进各级教育高效优质发展的各种机制和措施,如对贫困学生的国家资助体系的建立。这些机制都将有效地促进教育的优先发展。

总之,教育是利国利民之策,有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9. 简述道德教育体谅模式。

【答案】体谅模式是英国学者麦克费尔等人创建的一种侧重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德育模式。该模式强调德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技能,引导学生学会体谅,学会

,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关心。该模式通过使用一套包含大量社会情境问题的教材(《生命线》)

力一式进行道德学习。对其具体分析如下:

(1)道德教育体谅模式的理论假设

①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最基本需要,帮助学生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首要职责。

②道德教育重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技能,引导学生学会体谅,学会关心。 ③鼓励处于社会试验期的青少年试验各种不同的角色和身份。

④教育即学会关心。

(2)体谅模式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