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中国传统山水画空间表现形式的发展与演变

关键词:传统山水画 ,空间表现, 心理体验

  摘要


由于中国传统山水绘画侧重于审美主体的心理体验,不以对象形的准确再现作为绘画的目的,因此,其空间表现方式完全迥异于西方以科学透视为基础的、具有三度空间感的客观再现,而是一种独特的心理空间。本文试图以传统山水画空间表现方式的发展、演变为线索,深入研究传统山水画的空间意识和表现形式,从而更深刻、全面的了解中国山水绘画的独特艺术表现力。
在山水画的滥觞期,中国山水画家就企图以山水之“形” 来求得万物之“道”,追求应于目而会于心的写意精神,并进而形成一种平面化风格的青绿山水。随着绘画本体的发展和理学的形成,山水画的空间表现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五代、北宋之际出现了全景式山水图式,“以大观小”法是其独特的空间认知方式,而“三远”法和“皴”法的产生也大大丰富了画面的立体感、空间感。南宋山水绘画从全景式山水演变为边角式山水,简化的物象和大面积布白非但没有弱化画面的空间感,反而使人觉得意味深长、境界无限。同时,中国传统山水画独特的时空观又为画面空间融入了时间的变换,为中国山水画的平面结构增加了一个重要成分。
柔韧而挺劲的书法线条本身就具有厚度和立体感,充满了节奏和生机,因此,在元代文人画家提出“以书入画”之后,笔墨自身所具有的审美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笔墨成为山水绘画中最重要的表现因素,画家们正是通过笔墨的疏密聚散、干湿浓淡等虚实变化来形成一个跌宕起伏的抽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