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713艺术理论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材美工巧

【答案】“材美工巧”出自中国古代工艺设计的典籍《考工记》:“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这里指明了设计和制作工艺精品的四个条件。其中“材美”是指制作工艺品的材料要优良精美,“工巧”是指制作工艺要精湛巧妙,只有这样才能制作出精良的工艺品。

2. 艺术生产

【答案】艺术生产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即精神生产。它具有生产的一般性质,但决定其艺术生产本质的,并不是其物质生产性质,而是其精神生产性质。马克思明确提出“艺术生产”的概念,将“艺术”与“生产”联系起来考虑,这在美学史和艺术史上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创举。马克思关于艺术生产的概念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艺术活动的生产实践性质; 二是艺术活动是作为与物质生产相对应而存在的精神生产的一种特殊的方式。

3. 油画

【答案】油画是以亚麻仁油、罂粟油等来调和颜料,在亚麻布、纸板或木板上进行创作的一个画种。其特点是操作自由,有广泛的可变效果,颜色遮盖力较强,能较充分地表现出物体的真实感和丰富的色彩效果。

4. 主体性

【答案】主体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决定了艺术必然具有主体性的特征。艺术用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但这种反映绝不是单纯的“模仿”或“再现”,而是融入了创作主体甚至欣赏主体的思想情感,体现出十分鲜明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因此,作为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主体性体现在艺术生产活动的全过程: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欣赏均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5. 审美期待

【答案】审美期待是艺术鉴赏的准备阶段。接受主体在欣赏之前和欣赏过程中,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一个既成的结构图示,它使接受者具有期待视野,并希望在欣赏艺

术作品过程中得到满足。审美期待是接受者进行艺术鉴赏的心理前提,它影响着接受者与艺术作品的交融互动,影响着再创造的积极发挥,影响着艺术鉴赏的现实展开。

6. 大屏幕

【答案】大屏幕是指直观式彩电或背投式投影电视中的屏幕。通常,屏幕的对角线尺寸在40英寸以上。随着科技发展以及显示的要求,大屏幕系统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大屏幕显示技术主要包括CRT 显示技术、LCD 显示技术、DLP 纯数字化显示技术、LCOS 显示技术、GLV 显示技术。大屏幕无缝投影显示的应用来源于指挥监控、视景仿真、立体影院系统,它是适应人们追求亮丽的超大画面、纯真的色彩、高分辨率的显示效果的这一需求而产生的,其在增大画面、提高亮度、分辨率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7. 表现说

【答案】表现说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和艺术本质的学说,它与“模仿说”直接对立。“表现说”形成于20世纪初,创始人为意大利的克罗齐。表现主义美学在艺术作品与艺术家的相互关系中,突出强调艺术家的主体决定性作用,认为艺术作品在本质上是艺术家主体生命意志的表达和外化。同时,表现说认为艺术就是情感的表现,而情感的表现就是直觉的表现,是与外在形式无关的心灵活动。克罗齐美学理论的核心论点就是“艺术是直觉”。克罗齐的表现说把艺术和审美作为人类一种最重要的精神活动,着力探寻艺术和审美的独特规律,这对后世美学有着重要启示。

8. 大众狂欢

【答案】大众狂欢是当代中国电视文艺理论学中一种对娱乐节目的研究学说。它将当代中国广播电视艺术“大众狂欢”的场面分为两种:一是以中央电视台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为代表的各种类型的综合性电视文艺晚会的兴盛; 二是以娱乐受众为标榜的各种类型的游戏娱乐节目的蜂起。这些娱乐游戏类节目具备一定的大众参与性,它们一改以往综艺节目中观众的被动欣赏为主动介入,将观众拉入节目,使其成为舞台上的主角,如《幸运520》、《开心辞典》、《开门大吉》等,都抛弃了用明星来拉动收视率的方式,而改用平民参与的方式来引起坐在电视机前的收视群体的共鸣感。此外,还有仿制国外“流行偶像娱乐”的节目,如《超级女声》(湖南卫视)、《我是歌手》(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湖南卫视)、《两天一夜》(四川卫视)、《我是中国星》(华娱卫视)、《梦想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好声音》(浙江卫视)等以制造平民偶像为噱头的娱乐节目。

9. 西方现代派艺术

【答案】西方现代派艺术是萌芽于19世纪中期,产生于19世纪末叶的艺术流派。西方现代派艺术不是一个单一的艺术流派,而是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存在主义等数量繁多的西方文艺流派的总称,几乎遍及艺术的各个种类和体裁。总体上讲,西方现代派艺术的思想根源是各种现代主义的哲学思潮。它在内容上大多表现西方现代社会的深刻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反映出危机社会中人的异化; 形式上大多标新立异,追求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的创新,在

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艺术的表现能力,扩大了艺术的表现空间。

10.情感符号说

【答案】情感符号说是西方符号论美学对艺术本质的解释,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恩斯特·卡西尔和美国的符号美学家、艺术评论家苏珊·朗格。卡西尔将艺术定义为一种符号语言,苏珊·朗格发展了这一学说,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一切艺术都是创造出来的表现人类情感的知觉形式”。但这里的情感不是艺术家的个人情感,而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类情感”和“艺术符号”。该学说提出了富有启发性的见解,但“符号”究竟是什么,艺术究竟是不是“符号”,有没有抽象的普遍人类情感等问题未作圆满回答。

二、简答题

11.通读全书,简述本书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答案】(1)基本框架

《艺术概论》前三章与后三章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部分:

①第一部分包括本质论、门类论和发展论三章,可以看做是全书的总论,它从哲学的高度和历史的广度探讨了艺术的本质、各门艺术的特点和它们共同的审美特征,以及艺术发生与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外部建立起艺术的基本理论框架。

②第二部分包括创作论、作品论和接受论三章,它深入到艺术的本体,系统研究了创作主体、创作活动、创作成果以及创作后的艺术归属问题,揭示了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的普遍规律。

(2)主要内容

《艺术概论》全书共有六章:第一章艺术本质论、第二章艺术门类论、第三章艺术发展论、第四章艺术创作论、第五章艺术作品论、第六章艺术接受论。

12.艺术的形象性特征有哪些,应该如何看待?

【答案】(1)艺术的形象性特征

①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任何艺术作品的形象都是具体的、感性的,也都体现着一定的思想感情,都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有机统一。不同艺术门类中艺术形象的这种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统一,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②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任何艺术形象都离不开内容,也离不开形式,必然是二者的有机统一。艺术欣赏中,首先直接作用于欣赏者感官的是艺术形式,但艺术形式之所以能感动人、影响人,是由于这种形式生动鲜明地体现出深刻的思想内容。

③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中外艺术宝库中浩如烟海的文艺作品,凡是成功的艺术形象,无不具有鲜明而独特的个性,同时又具有丰富而广泛的社会概括性。正因为集个性与共性的高度统一于一身,才使得这些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