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东华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单选题
1. 赫尔巴特教育过程分别为相互联系,前后衔接的三个部分,即( )
A. 统觉,教学和训育
B. 兴趣,教学和训育
C. 联想,教学和训育
D. 管理,教学和训育
【答案】D
2. 中国近代最早以半工半读形式有计划地培养生产和技术骨干的学校是( )。
A. 福建船政学堂
B. 江南制造局操炮学堂
C. 北洋大学
D. 劳工教育运动
【答案】A
【解析】福建船政学堂从一开始就十分明确地将设厂、造船和培养人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3. 1886年,日本明治政府颁布的《中学校令》中,将中学分为( )
A. 职业中学和普通中学
B. 私立中学和公立中学
C. 文科中学和实科中学
D. 寻常中学和高等中学
【答案】D
【解析】1885年,日本进行官制改革,成立了第一届内阁,森有礼任文部大臣。在他的主持下,1886年,日本颁布了各种教育法令,统称为《学校令》,其中包括《帝国大学令》、《师范学校令》、《中学校令》和《小学校令》。《中学校令》颁布于1886年4月,规定中学是为实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培养人才而进行的基础教育,分为寻常中学和高等中学两类。前者修业5年,由各府、县设置,归各府、县管辖; 后者修业2年,归文部大臣管理。高等中学分科,设有法科、医科、工科、文科、理科、农科和商科等,属于大学预科性质。
4. 唐朝时期,从哪个国家引进了佛学? ( )
A. 朝鲜
B. 印度
C. 日本
D. 波斯
【答案】B
5. 根据皮亚杰的研究,初中生的思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的时期。针对这一发展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 )。
A. 运算能力的培养
B. 操作能力的培养
C. 具体思维能力的培养
D. 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答案】D
【解析】这道题把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原理结合起来,考查对于认知发展阶段的特征还有发展成就的理解掌握程度。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阶段分别对应具体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A 、B 选项不符合题目逻辑。
6. 20实际末,为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我国开始特别重视( )
A.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B. 学生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C. 发展职业教育
D.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答案】A
7. 学生在理解“力”概念的基础上,再来学习“重力”的概念。这种学习属于( )
A. 派生类学习
B. 相关类学习
C. 并列结合学习
D. 总括学习
【答案】A
【解析】派生类学习是指新观念是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特例或例证,新知识只是旧知识的派生物。例如,如果学生已有了“哺乳动物”的观念,现在来学习“鲸”这种动物,就可通过派生类学习来进行。相关类学习是指当新学习的知识从属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某一观念,但并非完全包含于原有观念之中,并且也不能完全由原有观念所代表,二者仅是一种相互关联的从属关系。例如,学生原来认为“教学心理”就是研究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的,现在要让学生认识到“认知
策略的学习”也是教学心理研究的内容之一,就是相关类属学习。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例如,学习质量与能量、热与体积、遗传结构与变异、需求与价格等概念之问的关系就属于并列结合学习。总括学习是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例如,在学过正方体、长方体、拦河坝等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学习一般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SH),就属于总括学习。重力的概念是力的概念的派生物。因此,答案选A 。
8. 1947年,日本颁布的终结军国主义教育并为战后教育指明方向的划时代教育法案是( )
A. 《学制令》
B. 《大学令》
C. 《产业教育振兴法》
D. 《教育基本法》
【答案】D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日本教育法案的了解程度。1872年,日本颁布了近代第一个教育改革法令《学制令》,具体规定了日本的教育领导体制和学校制度,并且效仿法国,将全国分成8个学区。日本政府在1918年颁布了《大学令》,大学令的主要内容是:通过传授国家所需要的思想和知识培养高水平的人才,可以设立国立大学,私立大学,地方公立大学,单科大学,3-4年修业年限; 大多是录取的预科或者高级中学高等部的毕业生。日本在1947年的时候颁布了《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否定了战时军国主义教育政策,为战后指明了方向,主要精神是:陶冶人格,培养和平国家及社会的建设者,还有学术自由,男女同校等。
9.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这句话反映了师生关系的什么特点? ( )
A. 尊师爱生
B. 民主平等
C. 教学相长
D. 辨证统一
【答案】C
10.春秋战国之际,儒墨两家并称“显学”,在教育问题上,墨家不同于儒家的主张是( )。
A. 重视道德教育
B. 重视文史教育
C. 轻视礼乐教育
D. 轻视科技教育
【答案】C
【解析】墨家和儒家都比较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史教育,而科学技术教育是墨家教育内容最有特色的方,但是墨家主张“非乐”,认为儒家思想“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