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蝇王》的象征主义阐释

关键词:象征主义,人性,人性缺陷,故事情节,人物,背景事物,细节

  摘要

  《蝇王》是当代英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小说家威廉.戈尔丁(1911—1993)的 代表作,于1954年出版。他于198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蝇王》自发表以来, 便成为当代畅销书之一,被列入许多国家的文学课的必读文选之一,并于1963年拍. 成电影。《蝇王》能够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充分反映了作品的独创性和不朽魅力。   《蝇王》问世后,备受文学评论界的关注。自从l957年约翰.彼得在“威廉.戈 尔丁”一文中将戈尔丁当时已发表的三本小说称为寓言后,《蝇王》就被称为“一则 道德说教寓言或有关人性堕落的悲观寓言”。塞缪尔.海恩斯则评论道“尽管戈尔丁 是个说教者,但他并非制造道德概念。他的小说不应归于《伊索寓言》一类,而应 属于本世纪重要的象征小说的行列──如加缪和卡夫卡的小说”。(Baker,1988:15) 戈尔丁也在《火烫的大门》中指出:“我知道关于象征的事,却不知道自己有所知。 根据我的理解,象征的涵义和效果都是无法描绘的,因为象征本身就是具有不可描 绘的涵义和效果的东西。我从未听说过意义的多层性,但是我一直在体验这种多层 性”。(潘绍中,1999(5):5)戈尔丁将系统的象征主义用现实的叙事方法与寓言和讽喻 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得其象征意义深刻、复杂、富于哲理,具有多层次、多方面 但又晶体般明晰的意蕴。它给解读小说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 战。正如詹姆士.贝克在“威廉.戈尔丁评论”中指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者认为此 小说是精神分析理论的自觉演绎;政治家视它为一出‘现代政治梦魇’;宗教信仰者 坚信它是‘原罪说’的翻版”。(Baker,1988:17)而马克思主义者则认为它有“明 显的唯心主义倾向”。(张中载,1997:85)   每种流派都有其合理性和个人倾向性。本文则独辟蹊径,主要结合当时的历史 背景来对作品的象征主义手法进行解读阐释,进而说明它在一定历史背景时期所表 达的一定意义和象征主义在深化主题方面所起的作用。   本文首先诠释作品通过象征手法反映的主题思想。作为小说标题的“蝇王”源 于《圣经》中别西卜的名字,它是地狱中一个强大的恶魔。在小说中它是杰克作为 供品献给野兽的一只血淋淋的母猪头;可在深层意义上“蝇王”象征了人性中邪恶 的力量与欲望,也就是人们“恶”行的最根本的原因。通过分析故事情节的两条发 展主线:一条是保持求救火堆不灭,另一条是八次“打猎”,包括“猎猪”和“猎人”。 作品阐述了:1)文明对人类的堕落和野蛮有很重要的限制约束作用;2)在文明与 邪恶的抗争中,文明是非常脆弱的,甚至是不堪一击的。3)“恶”源于人类内心的 黑暗,在不受文明的约束和限制下,人会变得更加凶残、狂放、野蛮;恶的行为会 愈演愈烈。这就是戈尔丁所说的“人性缺陷”。作品的结尾,表面上看是这群孩子获 救了,可是他们还要与拯救他们的军官一起去追逐另一艘巡洋舰,这不仅表明了当 时的人类社会处于一片硝烟弥漫的战火中,而且表达了人类对其自身邪恶本性的漠 视,这些孩子并没有真正获救。   接着,文章阐释解读作品中主要人物的象征意义。小说中的人物都是现实生活 中人的缩影。他们分别象征了文明与民主、知识与理性、野蛮与独裁、邪恶与恐怖、 以及善良与圣洁。象征手法的运用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真实、具有代表性。   论文最后诠释了主要背景事物和细节所赋予的象征意义。作品中的背景事物和 细节是作品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几乎都被赋予了一定的象征意义。如船形小岛 象征人类的航程,海螺象征民主,眼镜象征科学的力量,火象征文明和毁灭,野兽 既象征了人类对蛰伏于内心的暴力、权力及野蛮天性的恐惧,又象征了这些天性对 人类的一种根本的,久远的诱惑。还有石头、城堡岩、蜡烛花蕾等。这些丰富的象 征在推进故事的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深化主题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之,作者在《蝇王》中通过大量的象征,以现实的手法剖析了一个深刻的主 题,突出反映了人性的缺陷和社会的弊端,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二战及二战后的社会 状况,正如瑞典皇家文学院将该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戈尔丁时所说“他以清新 的现实主义叙述方法和家喻户晓,但变化多端的神话,阐明了当今世界人类的状况。” 在恐怖活动和战争冲突时有发生的今天,重读此书有很重要的意义,它时刻警示人 们不要为满足邪恶的欲望而把我们美丽的家园变为硝烟弥漫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