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级工商管理题库>中级旅游经济题库

问题:

[单选]

我国西南某省的地级州是欠发达地区,人口88万,城镇化率仅22.4%(比全国平均值低29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值低19个百分点),GDP等经济指标长期在全省排名倒数第一。2012年该州实现旅游总收入35.87亿元,相当于GDP(175.02亿元)的20.49%,旅游产业增加值已经达到GDP的13%(国际上一般认为,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的5%以上即算支柱产业,占到8%以上就是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产业年均增速高达19.6%,超过12.6%的增长速度。现该州以美丽生态、和谐幸福为建设目标,围绕“生态立州、产业强州、科教兴州、依法治州、和善安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以旅游产业发展为核心、新型城镇建设为载体、现代农牧业为支撑,推进旅游全域化、新型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三化”互动,实现旅游统筹城乡发展。为此,高起点地移编了全州旅游发展规划,完善区域旅游规划和景区(景点)、景观廊道、城镇(村落)规划等相关规划。根据规划,2013年接待游客638完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3亿元;2014年接待游客78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3亿元;到2014年,接待游客1000完人次,旅游收入超过80亿元,旅游增加值占全州GDP的15%。

从旅游经济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看,该州旅游经济发展速度要快于其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该州的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属于()。

A . A.滞后型
B . 超前型
C . 市场型
D . 政府型
E . 延伸型

D饭店是一家主要靠银行贷款建设的、以接待年轻“白领”为主的精品商务饭店,拥有100间客房及配套的餐饮设施。自2008年初开业以后,由于定位准确,饭店经营状况比较理想,当年就实现营业收入1000万元,其中客房收入占总收入的80%,全年客房平均出租率达到90%。之后,营业收入基本上以每年5%~10%左右的幅度增长,同时饭店也形成了自己的管理体系,培养了一支优秀的服务与管理人才队伍。  但是,进入2012年,该饭店营业收入呈现逐月下降趋势,经营利润也随之下降,同时一些新开饭店通过高薪招聘、升职等手段从D饭店挖入,导致一些优秀服务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流失。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除了全球金融危机、国家宏观调控等原因导致有效需求下降外,主要是该城市这类业态的饭店数量迅速增加,竞争日趋激烈。而D饭店又是一家单体饭店,缺乏足够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资源网络口。面对这些困境,D饭店拟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以改变这一不利局面。 该饭店2008年的平均可供出租客房收益(REvPAR)为()。 A.219元。 244元。 274元。 304元。 358元。 我国西南某省的地级州是欠发达地区,人口88万,城镇化率仅22.4%(比全国平均值低29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值低19个百分点),GDP等经济指标长期在全省排名倒数第一。2012年该州实现旅游总收入35.87亿元,相当于GDP(175.02亿元)的20.49%,旅游产业增加值已经达到GDP的13%(国际上一般认为,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的5%以上即算支柱产业,占到8%以上就是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产业年均增速高达19.6%,超过12.6%的增长速度。现该州以美丽生态、和谐幸福为建设目标,围绕“生态立州、产业强州、科教兴州、依法治州、和善安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以旅游产业发展为核心、新型城镇建设为载体、现代农牧业为支撑,推进旅游全域化、新型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三化”互动,实现旅游统筹城乡发展。为此,高起点地移编了全州旅游发展规划,完善区域旅游规划和景区(景点)、景观廊道、城镇(村落)规划等相关规划。根据规划,2013年接待游客638完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3亿元;2014年接待游客78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3亿元;到2014年,接待游客1000完人次,旅游收入超过80亿元,旅游增加值占全州GDP的15%。该州当前可用于旅游管理的政策和行业标准包括()。 A.旅行社管理暂行条例。 旅游社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旅游涉外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我国西南某省的地级州是欠发达地区,人口88万,城镇化率仅22.4%(比全国平均值低29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值低19个百分点),GDP等经济指标长期在全省排名倒数第一。2012年该州实现旅游总收入35.87亿元,相当于GDP(175.02亿元)的20.49%,旅游产业增加值已经达到GDP的13%(国际上一般认为,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的5%以上即算支柱产业,占到8%以上就是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产业年均增速高达19.6%,超过12.6%的增长速度。现该州以美丽生态、和谐幸福为建设目标,围绕“生态立州、产业强州、科教兴州、依法治州、和善安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以旅游产业发展为核心、新型城镇建设为载体、现代农牧业为支撑,推进旅游全域化、新型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三化”互动,实现旅游统筹城乡发展。为此,高起点地移编了全州旅游发展规划,完善区域旅游规划和景区(景点)、景观廊道、城镇(村落)规划等相关规划。根据规划,2013年接待游客638完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3亿元;2014年接待游客78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3亿元;到2014年,接待游客1000完人次,旅游收入超过80亿元,旅游增加值占全州GDP的15%。该州旅游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旅游供给的完善。下列设施中,属于旅游设施的是()。 A.包括道路系统在内的地面设施。 电话亭、银行、医院等设施。 符合发展需求的饭店设施。 各种博物馆、艺术馆等设施。 供水、排污、通信、供电等设施。 进行旅游景区环境影响评价,首先要评价旅游活动对旅游景区自然环境影响的指标主要包括()。 A、景区资源禀赋 。 B、自然环境保护 。 C、旅游环境承载力 。 D、旅游生态文明程度 。 E、旅游资源季节性。 根据国家(GB/T18972-2003),评价一项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主要取决于() A、旅游资源本身固有的质量,规模和品位 。 B、旅游资源本身的地质地貌、生物条件和观赏价值。 。 C、旅游资源坐落地点,适游期和市场的认知 。 D、旅游资源所在区域区位条件,经济条件和政策环境 。 E、旅游资源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我国西南某省的地级州是欠发达地区,人口88万,城镇化率仅22.4%(比全国平均值低29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值低19个百分点),GDP等经济指标长期在全省排名倒数第一。2012年该州实现旅游总收入35.87亿元,相当于GDP(175.02亿元)的20.49%,旅游产业增加值已经达到GDP的13%(国际上一般认为,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的5%以上即算支柱产业,占到8%以上就是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产业年均增速高达19.6%,超过12.6%的增长速度。现该州以美丽生态、和谐幸福为建设目标,围绕“生态立州、产业强州、科教兴州、依法治州、和善安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以旅游产业发展为核心、新型城镇建设为载体、现代农牧业为支撑,推进旅游全域化、新型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三化”互动,实现旅游统筹城乡发展。为此,高起点地移编了全州旅游发展规划,完善区域旅游规划和景区(景点)、景观廊道、城镇(村落)规划等相关规划。根据规划,2013年接待游客638完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3亿元;2014年接待游客78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3亿元;到2014年,接待游客1000完人次,旅游收入超过80亿元,旅游增加值占全州GDP的15%。

从旅游经济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看,该州旅游经济发展速度要快于其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该州的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属于()。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相关题目: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