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古代汉语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如字

【答案】如字是训诂学中的一种记音方法。它是指当一个字形因意义不同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读法的时候,要按照习惯上最通常的读音读,并按照最常用的意义解释。古书上注以“如字”,通常是告诉读者,在这特定的上下文里,这个字要按照它本来的读音读。例如《礼记·大学》:“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经典释文》说:“恶恶,上乌路反,下如字。……好好,上呼报反,下如字。”这是说第一个“恶”字读“乌路反”,是去声,第一个“恶”字要读它本来的音,即恶劣的“恶”,旧读入声。

有时一个字的下面注“如字”,又注别的反切(或直音),表明传统中这个字在这特定的上下文里有不同的读法。如《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经典释文》说:“三思,息暂反,又如字。”这是说“三”有去声的读法(变读),又有平声的读法(如字),读法不同,往往讲法不同。

2. 本义

【答案】本义一般指词的原始意义或较早的意义。从字面上讲,也就是本来的意思。一个词往往不只一个意义,当它们有两个以上的意义的时候,其中应该有一个是本义,另外还有一个或一些是引申义,引申义是由本义引申而来。如“年”字,它本来是指谷子熟了,后来才引变成为计时的单位。有的时候也指词的基本(常用)意义。“红”的基本意义是红的颜色,后又派生出成功、受人赞赏、赏识的意思,如:“这出戏(这首歌)唱红了。”

3. 衍文

【答案】衍文是一种校勘学术语,又称“衍字”,简称“衍”。它是指因缮写、刻版、排版等错误而多出来的字或句子。批注者认为这些字在这里使得意思不通,应该是在刊行的过程中有失误或是有人故意加上去的。“四书”里有很多这样的地方。如“汉水以为池”,“水”为衍文。造成衍文的原因很多,如字形相似而衍,《汉书. 窦田灌韩传》:“窦婴、田蚡皆以外戚重,灌夫用一时决策而各名显。”王念孙指出,句中“名显”专指灌夫。不包括窦、田二人,前面不应有“各”字; 有的因涉及上下文而衍,如《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患之,听舆人之谋曰:‘称舍于墓’。”王氏以为,句中“曰”、“称”同义。

4. 词义的更替

【答案】词义的更替,是指某词在产生新的意义的时候,同时排斥了旧的意义的一种词义演变现象。例如“脚,’,本义为小腿,变为指“足”后,就不再指小腿了。

5. 钱大昕

【答案】钱大昕是我国清代史学家、汉学家。字晓征,一字辛嵋,号竹汀。汉族,江苏嘉定(今上海嘉定人)。钱大昕是中国18世纪最为渊博和专精的学术大师,他在生前就已是响誉海内的著名学者,王昶、段玉裁、王引之、凌廷堪、阮元、江藩等著名学者都给予他极高的评价,公推钱氏为“一代儒宗”。参与编修《热河志》,与纪昀并称“南钱北纪”。又与修《音韵述微》、《续文献通考》、《续通志》、《一统志》及《天球图》诸书。

6. 使动用法

【答案】使动用法是动词、名词、形容词的特殊用法,具体如下:

(1)动词的使动用法,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如“庄公寤生,惊姜氏”,并不是说庄公本人吃惊,而是说庄公使姜氏吃惊。

(2)形容词用如使动,表示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如“君子正其衣冠”。“正”用如使动,意思是使其衣冠正。

(3)名词用如使动的情况非常少见,如“文王以白里之壤而臣诸侯”中“臣”是使动用法。意为“使……称臣”。

7. 双声叠韵

【答案】双声叠韵是音韵学术语,也是写诗在声律上的表现方式之一。双声,是指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叠韵,即迭韵,是指两个字的韵相同。先秦的声母系统和韵部系统和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别,所以不能将上古的双声迭韵和现代的双声迭韵混为一谈。如“芣莒”在上古是叠韵,同属之部。“微妙”在先秦是双声,它们的古代声母都是m 。

8. 声训

【答案】声训是汉语训诂学术语,又称音训。它是指通过语音分析词义,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解释字义,推求字义的来源,说明其命名的原由。声训可分为四种:同音、双声、叠韵和音转相近。声训起源很早,先秦古籍中时常可以见到。汉代应用较广,刘熙的《释名》就是声训的专书。当时的声训,有时是出于主观臆测,尤其是关于事物命名的解说,不可尽信。直到清代,

才有了较为精密的方法,运用“因声求义,音近义通”的原理来研究训诂,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二、解释加点或划线词

9. 是故事强,则以外权市官於内;救小,则以内重求利於外。 .

【答案】市:买。

10.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

【答案】田:打猎,后来写作“畋”

11.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

【答案】以为……少,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2.君其问诸水滨 .

【答案】表示委婉的语气词。

13.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

【答案】(1)假:借。

(2)以:目的连词。

三、分析题

14.指出下列汉字的古文字属于“六书”中的哪一类。

例:解一一会意(从刀,判牛角)。

(1)陟一一

(2)末一一

(3)過一一

(4)题一一

(5)文一一

(6)字一一

(7)引一一

(8)徒一一

(9)超一一

(10)森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