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西医结合内科(医学高级)题库>中西医结合内科综合练习题库

问题:

[多选] 溃疡性结肠炎按病程经过分型为()

A . A.初发型
B . B.复发型
C . C.慢性复发型
D . D.慢性持续型
E . E.急性爆发型

患儿男,9个月,因“夜惊不宁3个月,加重1周”于7月份来诊。该患儿平日多汗,易烦躁。生后一直母乳喂养,尚未添加辅食和鱼肝油,平日多在家中。查体:有枕秃。关于该病的治疗和预防,叙述错误的有() A.治疗目的:控制活动期,防止骨骼畸形。 治疗原则:应以一般剂量口服为主。 治疗剂量:一般剂量为2000~4000U/d,疗程为2个月,后改预防剂量400U/d。 重症佝偻病有并发症或无法口服者可大剂量肌内注射维生素D20万~30万U一次,3个月后改预防剂量。 儿童每日获得足够阳光照射是预防的关键。 妊娠后期适量补充维生素D(800U/D.有益于胎儿贮存充足维生素D,以满足生后一段时间生长发育的需要。 足月儿生后2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400U/d;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儿生后1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400U/d,3个月后改为预防量,均补充至2岁。 关于小脑的运动调节功能,错误的是() 主要在运动的执行中起协调作用。 对肌紧张具有加强和抑制双重作用。 参与设计和编制运动的程序。 损伤引起去小脑僵直。 处理本体感觉的传入冲动。 黄芪与茯苓配伍,茯苓能增强黄芪的补气利水作用,这种配伍关系是()。 相须。 相使。 相反。 相恶。 相畏。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发生的机制是() 突触后膜主要对K+通透性增加。 突触后膜主要对Ca2+通透性增加。 突触后膜主要对Cl-通透性增加。 突触后膜主要对Mg2+通透性增加。 突触后膜主要对Na+通透性增加。 佝偻病发病率较高的年龄是() 1-6个月。 6-12个月。 1-3岁。 1-5岁。 1-7岁。 溃疡性结肠炎按病程经过分型为()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