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简明中国教育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单选题
1. 太平天国的教育具有什么性质? ( )
A. 政治性
B. 世俗性
C. 军事性
D. 宗教性
【答案】D
2. 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首次专文论述师范教育问题的是( )
A. 梁启超
B. 康有为
C. 张之洞
D. 严复
【答案】A
3. 陶行知最早创办的学校是( )
A. 晓庄学校
B. 育才学校
C. 山海工学团
D. 自然科学园
【答案】A
4. 形式训练说所涉及的迁移本质上是( )
A. 水平迁移
B. 垂直迁移
C. 特殊迁移
D. 一般迁移
【答案】D
【解析】特殊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一般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水平迁移
是指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垂直迁移是指处于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形式训练说假定人类大脑的许多区域代表了许多不同的官能,如注意记忆知觉想象和判断等,各种官能可以像训练肌肉一样通过训练增加力量,如记忆的官能通过记忆的训练而得到增强,就从这个学习中得出一个态度观点,所以认为推理和想象的官能则通过推理和想象的训练而得到增强。所以,可见迁移本质上是说一般迁移。
5. 在儿童学习语言的问题上,颜之推认为应该( )
A. 重视学习通用语言
B. 重视学习本地方言
C. 尽可能掌握多种方言
D. 尽可能掌握不同阶段的语言
【答案】A
6. 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中国近代教育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的是( )。
A. 洋务学堂
B. 教会学校
C. 清末学制
D. 幼童留美
【答案】B
【解析】教会学校的存在,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国家地位在教育上的反映,是西方世界殖民扩张的产物。
7. 20世纪70年代英国《詹姆斯报告》的颁布与实施,促进了( )
A. 英国中等教育民主化水平的提高
B. 英国高等教育普及化水平的提高
C. 英国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
D. 英国师范教育非定向培养体制的确立
【答案】D
【解析】《詹姆斯报告》提出了著名的师范教育模式——师资培训三段制。它将师范教育分为三个连续的阶段,即普通高等教育阶段、专业训练阶段和在职培训阶段,使师范教育中的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分离,体现了非定向型师范教育的特点和发展方向。
8. 在实行的大学区制中,全国最高学术教育机关是( )
A. 教育部
B. 北京大学
C. 科学院
D. 人学院
【答案】D
9. 为适应革命战争的需要,抗日根据地的文教政策规定,将( )放在第一位。
A. 国民教育
B. 干部教育
C. 士兵教育
D. 儿童教育
【答案】B
10.在问歇强化的条件下,刺激一一反应联结的特点是( )
A. 建立快,消退也快
B. 建立快,消退慢
C. 建立慢,消退快
D. 建立慢,消退也慢
【答案】D
【解析】连续强化的条件下,新行为建立快,但消退也快。组织行为学中强化程序的一种,指每一次理想行为出现时,都给予强化,也可以说是即每一次正确反应后都给予一次强化。可以快速学习新行为,但习得行为也会快速消失,例如表扬和恭维。在间歇强化的条件下,新行为建立慢,但消退也慢。凡是能增强反应概率的刺激和事件都叫强化物。在强化的时候,可以使用普雷马克原理。行为强化的程序主要有两种基本模式:连续强化和间歇强化。根据间歇强化的比例和时间是否固定,可以把它分成四种类型,分别是固定比例的间歇强化、可变比例的间歇强化、固定时间的间歇强化、可变时间的间歇强化。固定比例的间歇强化(定数强化)是指当个体的行为达到所要求的特定次数时才能得到强化。可变比例的间歇强化(变数强化)是指每次强化所要求的行为反应数日不是固定的,而是围绕一个平均值不可预测地变化着。固定时间的间歇强化(定时强化)是指行为在前一次强化之后,需要经过一段固定的时间后再次发生才给予强化。这是以反应时间而非反应数量为单位来实施的强化。可变时间的间歇强化(变时强化)是指每次给予强化的间隔时间是不固定的。在间歇强化程式中,相比固定强化方式安排下习得行为的消退而言,可变强化方式安排下习得行为的消退要慢。
11.美国宪法修订案第10条规定:“凡是宪法未曾给予联邦而又未曾限制给予各州的权力,都是保留给各州或人民的。’户在此规定基础上确立的美国教育管理体制是( )。
A. 学区制
B. 中央集权制
C. 地方分权制
D. 混合制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