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现代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历年真题汇编考研真题
● 摘要
上海大学1997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入学考试试题
招生专业: 考试科目:现代经济学
一、解释下列名词和概念(15分)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 Surplus)
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
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s)
流动性陷阱(Liquidity Trap,亦称凯恩斯陷阱,Keynesian Trap)
二、简述题(21分)
1. 垄断竞争的长期均衡与完全竞争的长期均衡的异同。
2. 通货膨胀的基本成因。
3.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及其含义。
三、分析题(12分)
1. 有人说气候不好对农民不利,因为农业要歉收。但又有人说,气候不好对农民有利,因为农业歉收以后谷物价格会上涨,收入会增加。对这两种说法你有何评价?
2. 为什么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垄断者不会在其需求曲线的价格弹性小于1的部分进行生产?
四、计算题(12分)
1. 某消费者每月收入120元,全部用在X 和Y 两种商品的消费上,他的效用函数为U =XY ,X 的价格是2元,Y 的价格是3元。计算:
(1)效用最大化时X 与Y 的购买量
(2)货币的边际效用与最大总效用
2. 假定在一个简单经济中,家庭的自主性消费为90亿元,边际消费倾向为0.8,可支配收入(Yd )占国民收入的75%,政府支出G 为200亿元,投资I 为250亿元,净出口函数(X -M )=200-0.1Y ,求:
(1)均衡的国民收入
(2)政府支出增加20亿元后的均衡国民收入与政府支出乘数。
(3)当(2)中政府支出的增加来自税收的增加时(即政府增加20亿元开支的同时相应地增加同量的税收)均衡的国民收入与平衡预算乘数。
五、论述题(40分)
1. 什么是商品生产的外部性(外部影响)?认识商品生产的外部性有何现实意义?
2.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关系的认识。
答案部分
上海大学1997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入学考试试题
招生专业: 考试科目:现代经济学
一、解释下列名词和概念(15分)
1.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指选择生产要素的某种用途,而必须放弃的其他用途所带来的收益。机会成本是以资源的稀缺性为前提提出的。一个社会在任何一个时期内,它的资源的供给量总是相当固定的,或者说总是一个有限的量,而决不可能同时生产它所需要的一切东西。因此,社会生产某种产品的真正成本就是它不能生产另一些产品的代价。
机会成本可以用实物量表示,也可以用价值量表示。但机会成本不是一般会计人员传统的成本概念,而是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资源利用的更为广泛的概念。机会成本说明,要把有限的(稀缺的) 资源用于最有利的地方,或者说在使用某种资源时应该是各种用途中最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