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703政治学原理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一党制

【答案】资本主义国家一党制是指国家政权完全由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单独掌握,在法律上和事实上都不允许其他政党存在的制度。实行资产阶级一党制的国家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法西斯国家,另一种是当代民族主义国家。

2. 一国两制

【答案】一国两制是指“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所谓“一个国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所谓“两种制度”即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照顾台湾、香港、澳门等地的现实情况和当地人民的愿望和利益,允许那里保持原有的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原有的社会制度长期不变。实行一国两制,设立特别行政区,是在国家结构问题上的重大创造。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政府,国家只有一个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一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个中央人民政府一一国务院。特别行政区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是一个地方行政区域,特区政府是一级地方政府。特别行政区所享有的高度自治权又是真实的。特别行政区实行与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不同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 特别行政区的立法、行政、司法制度具有高度的独立性,中央政府的法律、法规除体现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和不属于特区高度自治权范围的以外,其他均不在特别行政区实施。

3. 政治表达

【答案】政治表达是指公民行使政治表达和诉愿权利的行为。公民通过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表不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政治态度,从而影响政府政策和行为。公民以政治表达影响政府,主要是汇成一种集体效应,使政府明确感受到某些利益要求和支持意向。政治表达的途径和方式主要包括:

①政治集会,是特定社会成员为了共同的目的临时集合起来举行会议,联合表明自己的政治观点,向政府提出某种支持或者要求。

②政治请愿,是公民向政府或地方公共团体表达自己对有关公共事务和公共政策事项的意见和希望的行为。请愿的内容、方法等,都由各国的具体法律加以规定。

③政治言论,是公民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和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政治见解,卞要有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现代社会的政治言论参与主要是通过大众传播工具而形成政治舆论去影响政府决策。

4. 政治参与

【答案】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它是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反映着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选择范围,体现着政治关系的内容。

政治参与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

②从政治参与的内容来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共同利益的主张行为。

③从政治参与的法定关系来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公共权力的政治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 ④从政治参与的外延来看,政治参与只局限于以合法手段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 ⑤从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来看,它不只是囿于政府决策,而是包括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活动相关的政治生活。

5. 马克思主义

【答案】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而创立的理论体系。马克思的主义从狭义上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理论和学说的体系。具体的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哲学的观点、社会学理论和政治学说。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三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分别是马克思、恩格斯受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创立的。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主要观点和方法随着中国革命的步伐被传播到中国。中国政治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结合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实践,研究中国政治发展的一系列问题,为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出了积极贡献。

6. 政治心理

【答案】政治心理是指社会成员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对社会政治关系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政治行为、政治体系和政治现象等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反映,表现为人们对政治生活某一特定方面的认知、情感、态度、情绪、兴趣、愿望和信念等等,构成了人们政治性格的基本特征。

(1)政治心理的特征:

①社会性。人处在一定的社会结构中,人是社会的人,人们的政治心理也必然具有社会性色彩。团体政治心理是它的突出表现。

②阶级性。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在阶级社会中,人们的政治心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③时代性。政治心理对时代精神有着强烈的反馈作用,能对时代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④区域性。位于不同区域的不同民族或不同国家的人民各有其独特的政治价值观和政治行为方式。此外政治心理还有波动性、顽强性、潜在性等特征。

(2)政治心理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可表现为:

①它是政治变革的动因之一;

②它是政治力量的组合与分化的重要原因;

③它是制定政纲政策的基本根据之一;

④它是产生政治行为的前提条件。

7. 政治行为

【答案】政治行为是政治关系的直接动态表现,它是指人们在特定利益基础上,围绕着政治权力的获得和运用、政治权利的获得和实现而展开的社会活动。政治行为有四个基本要素,即政治行为的性质、主体、方向和方式。

①政治行为的性质受着政治关系性质及其内在矛盾的支配和作用,在阶级社会中,政治行为一般具有阶级性,受着阶级利益的影响和支配;

②政治行为的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阶级、阶层、民族、各种政治组织、集团及集体等,只要他们进行政治活动,都可以成为政治行为的主体;

③政治行为具有特定的方向,其方向是政治行为主体的行为动机与该行为实行的客观环境的统一,因此,政治行为的方向既含有人们的主观动机,又受到客观环境和条件的制约;

④政治行为的方式即政治行为模式,它是社会政治关系、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等要素的复杂构成。

8. 政治投票与政治选举

【答案】(1)政治投票是公民个人在竞争性政策之间,或政治和公共职位候选人之间,或其他有争议的政治问题面前表达其政治偏好或政治态度的一种政治行为方式; 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在选举、罢免、复决等各领域表达自己政治倾向的行为方式。它在不同的方面有着不同的目标和作用。

(2)政治选举是指国家或其他政治组织依照法定的程序和规则,由全部或部分成员抉择一个或少数人充任该组织某种政治职务或者公共职务的政治行为。选举活动除了投票行为外,还包括政治捐助、组织选民、政治宣传及其他影响选举过程或结果的活动。政治选举有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之分。直接选举由选民按选区直接投票产生公职人员,间接选举由选民选出代表,再由当选代表来投票选举。

二、辨析题

9. “多党制”又称“多党并立制”。

【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具体分析如下:

资本主义国家多党制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中由多个政党竞争国家政治职位并轮流执政或联合执政的制度。由于实行多党制的资本主义的竞选、议会等政治过程中存在着多个政党并立角逐的局面,因而这种多党制又叫做“多党并立制”。

“多党制”之所以称为“多党并立制”主要是基于以下特征:

(1)党派林立,党派情况复杂。实行多党制的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少则五六个,多则上百个。各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