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疮的发病机制其中一项是:() 肝胆湿热内蕴,发于肌肤。 脾失健运,湿浊内停,郁久化热。 外感风热之毒,阻于肺胃二经蕴蒸肌肤而发。 内有血热,外感风热,内外合邪,凝滞肌肤。 情志内伤,肝郁化火,外溢肌肤而发。
女性,28岁,月经量多1年。近10日来经常鼻出血。脾肋下未及。血红蛋白90g/L,白细胞10×109/L,血小板30×109/L。骨髓检查:粒、红细胞系增生旺盛,巨核细胞增多,伴有成熟障碍,应诊断为() 缺铁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溶血性贫血。 急性白血病。
女,38岁。因右上腹疼痛1天来诊。查体:巩膜黄染,体温39.5℃,右上腹压痛,轻度肌紧张。B超见胆管轻度扩张,胆管内有结石,如果不及时治疗,最容易出现() 胆管炎性狭窄。 胆囊穿孔。 胆源性肝脓肿。 胆道出血。 休克。
下列哪种药物不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 卡马西平。 双氯芬酸钠(扶他林)。 巴氯芬(氯苯氨丁酸)。 大剂量维生素B12。 匹莫齐特(哌迷清)。
二氧化氯消毒()。 消毒效果稳定,受pH影响,能除臭色,成本高。 消毒效果稳定,不受pH影响,不与氨反应,成本高。 消毒效果不太稳定,不受pH影响,不与氨反应,成本高。 消毒效果不太稳定,受pH影响,能与氨反应,并能除臭。 消毒效果不太稳定,不受pH影响,但能与氨反应,成本较高。
男性,6岁,突然寒战、高热,1天后全身出现多数紫斑。查体:面色苍白,皮肤发花,多数皮肤瘀斑,血压10/5kPa,P120次/分,颈软,心肺无异常,克氏征(-)。血WBC28×109/L,中性粒细胞0.90,血小板60×109/L。最可能的诊断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