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地方志记载,至1897年,无论通都大邑、僻壤狭瞰,衣大布者不过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已有十之八九。对于此现象理解最准确的是() A.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 B.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C.说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D.土洋结合生活方式普及。
蒸发式冷凝器的作用是出尽冷凝盘管上的水膜() 流动。 冷却。 冷凝。 蒸发。
1842—1846年,中国茶的出口增长了一倍,丝的出口增长近5倍。1846—1856年,茶的出口再增长55%,丝的出口又增3倍多。除传统的丝茶贸易之外,驼毛、羊皮、羊毛、牛皮、猪鬃、锡、豆类、原棉等新品种不断扩大输出,特别是锡和猪鬃,由于英国的需求增加,成为对外贸易的抢手货。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农产品日益商品化。 B.中国逐步卷入世界市场。 C.小农经济已经解体。 D.中国对外贸易处于顺差。
张之洞说:“现在洋商已准在内地设厂制造土货,无从禁阻,愈开愈多,华商更难觅生计,即使日后续开,已著著落后。莫若议与洋商合办,既免占我全利,并可学其工艺,此亦补救漏卮之一法。”材料表明张之洞() A.主张中外合作办厂以图求富自强。 B.认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不合时宜。 C.通过民间办厂以解决人民生计。 D.力图保护自然经济。
近代化就是近代的资本主义化,核心是工业化。根据这一核心,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上海地区在明代已形成高度市场化的“棉七稻三”农业种植结构,至清末民初棉花种植比重则降至1/3左右,但家织土布在当地仍大量存在,出现“近虽机器织布盛行”而“邑人„„大率多用土布”的情形。下列不能帮助我们理解上述现象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