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南京邮电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611教育学综合之教育研究方法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下面对于无关变量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是一个相对概念,相对于一项研究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关系而言。
B. 与研究主体没有主观联系的变量
C. 与研究主体没有客观联系的变量
D. 是一个相对概念,相对于一项研究的主观和客观变量而言
【答案】C
【解析】无关变量是一个相对概念,相对于一项研究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关系而言。如果对无关变量的影响不加以控制或消除,就无法确定因变量变化的根本原因。
2. 教育科学的调查研究法中两个有机联系的过程包括( )。
A. 调查和研究
B. 访谈和研究
C. 调查和探索
D. 访谈和探索
【答案】A
【解析】调查研究,含有两个有机联系的过程:①调查,是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客观事实材料;②研究,是对所搜集得来的事实材料进行整理和理论分析。
3. 学术论文一般包括( )。
A. 题目、摘要、引言、正文、结论与讨论、注释与参考文献等部分
B. 题目、摘要、引言、正文、结论等部分
C. 题目、前言、方法、结果及讨论等部分
D. 题目、前言、正文、结论及附录等部分
【答案】A
【解析】无论哪一类学术论文,形式规格基本上要遵循“绪论一本论结论的逻辑顺序。规范性学术论文的框架结构,一般包括六个主要部分:题目、摘要、引言、正文、结论与讨论、注释与参考文献等部分。
4.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要求( )。
A. 客观性、可测性、简易可行性
B. 有效性、可测性、简易可行性
C. 客观性、可测性、通俗易懂
D. 主观性、客观性、可测性、简易可行性
【答案】A
【解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要求:①客观性。指标体系必须反映目标总体,与目标一致;②可测性。也称有效性,指确定的每个指标都是可以进行实际测量或观察的,同一层次的指标,不应相互重叠,不存在因果关系,是相互独立的;③简易可行。指标体系不宜庞杂,要在确保指标体系科学完整的前提下力求简化指标体系,剔除信息量少、区分度和效度不高、操作困难的指标,不断改善指标体系的品质。
5. 在科学史上,首先提出“实验科学”概念的是( )。
A. 达•芬奇
B. 罗吉尔•培根
C. 伽利略
D. 弗兰西斯•培根
【答案】B
【解析】伽利略(Galileo.Galilei ; 1564~1642)第一个将实验作为研究自然科学的一种必要方法,弗•培根(Bacon , Francis1561~1626)制定了实验方法论原则而被誉为“实验科学始祖”。
6. 区别科学方法与非科学方法最主要的特性是( )。
A. 预见性
B. 精确性
C. 客观性
D. 系统性
【答案】C
【解析】方法具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其中二者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客观性问题。
7. 按照研究目的,学术论文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其中不包括( )。
A. 理论探讨性、论证性论文
B. 预测性论文
C. 专题性论文
D. 综合论述性论文
【答案】C
【解析】学术论文按研究目的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①理论探讨性、论证性论文;②综合论述
性论文;③预测性论文
8. 教育科学研究区别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的特点不包括( )。
A. 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B. 研究方法比较独特
C 研究的周期较;针对性、实践性强
D. 教育科研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的积极参与,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答案】B
【解析】教育科学研究还有它区别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的独特特点。主要表现在:①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②研究的周期较长;③针对性、实践性强;④教育科研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的积极参与,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9. 同其他文献相比,二次文献具有( )。
A. 原始性
B. 客观报导性
C. 主观综合性
D. 客观系统性
【答案】B
【解析】二次文献具有客观报告性、汇编性和简明性,是对一次文献的认识,是检索工具的主要组成部分。
10.为了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最重要的工作是( )。
A. 选题
B. 写出论证报告
C. 文献检索
D. 制定课题计划
【答案】C
【解析】文献资料提供科学研究的有关信息,使研究者充分占有材料,从而避免重做前人已经解决了的问题,重复前人已经提出的正确观点,甚至重犯前人已经犯过的错误。
11.在非结构参与式观察研究中,最适宜采用的记录方法是( )。
A. 事件取样记录法
B. 日记描述记录法
C. 时间取样记录法
D. 行为检核记录法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