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871新闻传播业务之新编广播电视新闻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简述全球卫星电视发展现状及影响。

【答案】(1)全球卫星电视发展现状

①全球卫星电视依靠通信卫星或广播卫星为中介,电视信号先上行至卫星,再由卫星上的转发器传向地面。一般的接收方式有三种:a. 备有特定接收装置(主要是碟形天线的用户)可以直接接收; b. 由设备齐全的电缆电视网接收,同步传送给用户; c. 由一般的地面电视台接收后转播(录播或直播)。

②信号的“落地接收”卜,却有着几种不同的方式。

③全球卫星电视的发展进程具有如下儿个显著的特点。

a. 全球卫星电视往往是由国家机构来主持的,属于官方或半官方性质。同时这一领域还活跃着另一支生力军,并在政策、经费等各方面受到政府的重视和扶持。同时这一领域还活跃着另一支生力军,即民办的商业电视之、口。

b. 从全球卫星电视节目的内容来看,新闻节目和娱乐节目处于并重的地位。

c. 从全球卫星电视机构的地域分布来看,很明显地集中于欧美发达国家,这主要是由各国社会发展水平所决定。

d. 全球卫星电视的受众目标是全世界的电视观众,但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市场重心在不断转移。

(2)全球卫星电视的影响

①全球卫星电视与受众

全球卫星电视的出现,必将丰富受众的信息活动。全球卫星电视的节目内容广泛、视觉形象直观,更容易对受众的价值观、世界观产生一定的影响。

②全球卫星电视与对象地区

全球卫星电视的出现将有助于加深同一个对象地区的了解和合作。各国的卫星电视机构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来制作节目的,各种社会制度下的政治观点、价值观念、文化传统、伦理标准、风俗习惯等各种观念体系,对保持某一地区的政治、文化同一性带来了挑战。

③全球卫星电视与国际传播秩序

国际上对卫星电视管理并没有一个普遍接受的管理规范,主要由各国采取适合自己特点的监

管方式来对此进行规范。但从根本上来说,要抑制目前这种混乱的、无序的传播局面,各国应当相互合作协商,寻找彼此能够接受的共同规范。

2. 新闻实况语言

【答案】新闻实况语言是与新闻播音语言和新闻报道语言相对而言的语言种类,是指现实事件及采访活动中发生的语言事实,在一定程度上比其他新闻语言形态都更具备事件原始的真实性,是日常生活的口语在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当中的呈现。

3. SECAM 制

【答案】SECAM 制,SequentialColorwithMemory ,又称色康制,意为“按顺序传送彩色与存储”,属于同时顺序制,1967年由法国研发成功并投入使用,SECAM 制也是为改善NTSC 制的相位敏感性而发展的一种兼容彩色电视制式。SECAM 制式在信号传输过程中,亮度信号每行传送,而两个色差信号则逐行依次传送,即用行错开传输时间的办法来避免同时传输时所产生的串色以及由其造成的彩色失真。其特点是抗干扰性好、彩色效果出色,但兼容性较差。

4. 非语言符号

【答案】非语言符号是指不以人工创制的自然语言为语言符号,而是以其他视觉、听觉等符号为信息载体的符号系统。非语言符号在日常传播活动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包括文字语言、声音语言以外的通过视觉、听觉、触觉感受到的姿势、音容笑貌、气味、颜色、图画等。在人与人之间面对面地交流中,表情、体态、语气语调等都属于非语言符号。

5. 节目设置

【答案】节目设置是指根据媒介环境、受众需求和自身条件,确定每个节日的定位、目的、内容、时段、长短,明确各个节目的分工与配合,以及节目的具体形式和方法。对于专业频道来说,节目设置是从整体上体现频道定位和频道专业化程度,是显示频道个性的最重要环节之一。

6. 声u 合一

【答案】声画合一是指声音和画面表达的具体内容完全一致,画中人、物往往就是声音的发声源,或者声音直接具体说明画面中的事物情景。声画合一的传播方式,能够加强传播内容的真实感和可信度,是声音和画面关系中的最基本的组合方式。

7. 简述戒严时期台湾广播的特点。

【答案】台湾地区广播事业在“戒严”时期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因为当时政治、社会、文化环境的制约,有着与现在台湾广播不一样的生态与特点。

(1)对广播宣传严密管理与审查。国民党迁台初期,岛内局势复杂、国际地位孤立,1949年5月起,台湾地区进入了长达38年之久的“戒严时期”,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当局对广播业同样实行严密的管控措施。

1952年,国民党当局成立广播事业管理委员会,负责广播电台的设置与审查、广播节目的设计与指导、广播资料审查与供应、广播从业人员的审核与登记,以及其他广播事业的稽核等业务。当局的基本政策态度是:对党营、军营的广播进行扶持,对公营广播进行辅助,对民营电台采取适度开放的政策。

(2)国民党实际控制下的“中广”与军政广播,主控台湾广播业及宣传导向。从1949年国民党当局全面迁台到1980年代的30多年间,台湾广播电台体系与格局基本没有变化。

(3)对祖国大陆的“反共”宣传与“国际”广播。国民党当局不惜动甩大量资源扩大对大陆进行所谓的“心战”宣传,广播就是其中的主要媒介之一。从1950年11月起,“中广”就以“中央广播电台”的呼号对大陆进行广播,每天播出6小时节日。1949年起,“中广”还以“自由中国之声”为台呼,以国语、英语开始“对外”广播,后来广播语种逐渐增加到15种(包括方言)。另外“亚洲之声”的广播则主要针对大陆及东南亚为广播日标。

(4)涌现出一批有影响力的民营电台。在台湾发展初期,广播成为许多人的一种便利的媒介(尤其是作为娱乐工具),一批新型的民营广播得以兴起。到1972年台湾三家电视台成立,广播影响力受到冲击而明显下降,民间电台因此成立“民营广播电台联合会”加强合作。这一时期的民营电台普遍重视新闻节目、丰富娱乐节目(以音乐与广播剧为主),来适应激烈的竞争环境。

(5)专业电台的成立。设立、强化专业电台是台湾1950年代以后的台湾广播的一个重点,尤其是1960年代以后,为适应不同层面、不同族群的听众需要,电台成立一批专业电台:如台中农民电台(为农民提供相关消息)、“警察”电台(提供路况资讯)、教育电台(从事“空中教学”)、“中广”新闻网(1973年成立,全新闻广播频率)、渔业广播电台(服务渔民及其家属)、台北、高雄的“市政”电台(强调都会服务)、幼狮电台(主要针对青年“救国军”团体)。

8. 简述我国媒体传播的结构与管理方式的变化。

【答案】我国媒体传播的结构与管理方式的变化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随着卫星传输广播电视技术、卫星直播到户(D'PFD , Ru 段卫星频段的充分开发利用、卫星信弓功率的提高、接收设备的小型化,卫星广播电视将日益走进我国受众的家庭。

目前我国卫星法令规定:除了教育、科研、新闻、金融、经贸、涉外宾馆(公寓),及其他因业务工作需要的单位可申请接收外国卫星电视节目,其他个人或单位一律不准接收。同时有一项补充规定:允许部分偏远或地形复杂地区无法正常接收微波传输的电视广播节目的居民,按规定申请安装卫星电视接收设备,并且仅用以收看国内上星传输的电视节目。

(2)软性节目或媒体通过节目交流、交换、赠送、合作、购买等方式合法进入我国电视广播市场。

这些软性节「、媒体的渗入,将会在我国传媒市场中赚取相应的经济利益,尽管在品牌导入初期往往会采用赠送、低价销售等推广方式。而且这些软性节目的内容,虽然不具有直接的政治意义(这往往是我们比较容易警觉的),诸如此类文化产品的进入,也带进了西方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影响,往往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受众产生道德、价值观的影响作用,其中一些是有损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