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西方哲学史(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方法论原则
【答案】方法论原则是笛卡尔提出的,观点主要有:①决不接受我没有确定为真的东西; ②把每一个考察的难题分析为细小部分,直到可以适当地、圆满解决的程度为止; ③按照顺序,从最简单、最容易认识的对象开始,逐渐上升到对复杂对象的认识; ④把一切情况尽量完全地列举出来。
第一条说明分析的必要性是为了找到无可怀疑的、确定的“阿基米德点”; 第二条说明分析是由复杂到简单的过程,分析的结果要尽可能地细致; 第三条是指综合的过程,从分析的结果出发,由简单的、确定的真理推导到复杂的道理; 第四条是指分析和综合的过程,分析要彻底,综合要全面,才能达到完全的真理。在方法论原则基础上,笛卡尔建立起理性演绎法。
2. 我思故我在
【答案】“我思故我在”是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的著名思想,是笛卡尔哲学认识论的起点,也是他“普遍怀疑”的终点。其意为:当我怀疑一切事物的存在时,我却不用怀疑我本身的思想,因为此时我唯一可以确定的事就是我自己思想的存在。笛卡尔反对经院哲学和神学,提出怀疑一切的“系统怀疑的方法”,然而他的怀疑不是对某些具体事物、具体原理的怀疑,而是对人类、对世界、对上帝的绝对怀疑。该理论被认为是极端主观唯心主义的代表。
3. 霍布斯的自然状态
【答案】霍布斯的自然状态是指人类在进入社会状态之前的生活状态。霍布斯认为,人类在进入社会状态之前,生活是完全按照自然律行事的自然状态。在自然状态中,人们的行为受到两条自然律支配:①利用一切手段保存自己; ②为了最大限度地维护自己的利益,在必要时愿意放弃别人也同意放弃的权利。霍布斯认为人们为了维护各自的生命权,一开始处于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的野蛮状态,但战争违反了最大利益原则,因此人们必然要求和平。因此,人们需要与一个最强大的主权者签订契约。根据第二条规律,在必要的时候,人们愿意放弃自然权利以换取和平和保护。
4. 阿那克西美尼的转化生成观
【答案】阿那克西美尼的转化生成观认为由于冷、热相互消长,气随着凝聚和稀散的运动而分别转化为火、水、土以及宇宙万物。他认为气是万物的本原,气综合了水和“无定形”的特点,气具有冷、热两种对立性质及与之相应的凝聚与稀散两种相反运动,因而可转化为具有其他性质的物质。当气稀散时,便生成火; 当气凝聚时,便产生风,风再凝聚成云,再凝聚变成水,更高程度的凝聚生成大地,最密集程度时变成石头。可见,冷和热的对立是生成的最有力因素。
5. 原子论者的“流射说”
【答案】“流射说”是原子论者恩培多克勒提出的关于感觉如何产生的重要观点。他认为,在所有的生成物中都有流射物存在,当这些流射物与感官相接触而进入感官时,感觉就产生了。但是,不同的流射不能随意进入不同的感官通道,只有某物适合那些通道时,感觉才会产生。因为对于被感知的对象来说,一些通道碰巧太宽,另一些又恰好太窄,因此,有些对象会毫无接触地直穿而过,有些则根本不能进入通道。
6. 作为思想和作为存在是一回事情
【答案】这是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的观点,阐释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巴门尼德以“存在”为认识对象,通过对“是”具有表述思想和指示存在的功能的分析而得出这一结论。思想的对象是存在而不能是非存在,而存在也只能由思想把握而非靠感觉。在感性认识中不能确立知识与对象的同一性,唯有理性认识才能达到这一点。该命题不仅是他对概念性认识的本质的第一次规定,还对西方哲学史上理性主义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 经验主义
【答案】经验主义是指一种对知识和实在的哲学研究方式。经验主义者认为知识的来源只能是经验。其核心观点是:一切知识或一切有关世界的有意义的论述,都最终与感觉经验相关,而且可能的知识的范围不得超出可能的感觉经验的范围。经验主义的主要关注点在感性知觉的范围之内,所以它详尽地考察知识问题、知识和对象的关系问题、外部世界问题、科学的结果和方法论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它主张,科学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实在性的最佳知识,是最值得信赖的知识。它怀疑抽象和普遍化,拒绝一切非理性的、迷信的主张。但是经验主义对于普遍概念以及数学和逻辑还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解释。
8. 约定说
【答案】约定说是指强调人和动物、社会和自然物的区分,主张用社会力量约束和改善人的本性的学说。“约定”指非自然的社会属性,约定说认为国家的起源、社会的法律和习俗是人们约定的结果,人们为了更好地生存,按照一定的原则组织成国家,制定出法律和习俗以保护人们的生命和约束人的野蛮的本性。但对于人们需要什么样的国家,应建立什么样的法律和习俗,持约定说的智者们之间存在分歧,有人提倡民主制,有人提倡德治,有人则提倡法治。
二、简答题
9. 简述爱尔维修的社会伦理思想。
【答案】爱尔维修的社会伦理思想是一种道德学,主要是闻明人类幸福的含义和获得幸福的手段。
(1)批判“天赋道德”论
爱尔维修以感觉论为理论基础,批判了“天赋道德”论。他认为道德具有相对性和可变性,
是后天环境的产物,天赋道德是不存在的。他把感觉分为肉体感觉性和记忆两种:肉体感觉性是指接受外界对象在我们身上造成的各种印象的能力,记忆是指保存这些对象在我们身上造成的印象的能力。
(2)自爱
①道德科学的基础是快乐主义。
他认为社会是由人组成的,要发现社会发展规律,就必须研究人。因人是由物质的肉体所组成的,所以,人应当具有物质的普遍属性,人的一切精神活动都可以归结为感觉。他认为肉体的感受性是形成各种思想的基础,而快乐和痛苦正是支配人的行动的肉体感受性,因此,道德科学的基础就是快乐主义。
②自爱是人的本性。
人作为生物体,本能的知道苦与乐,天生追求快乐避免痛苦,力求保全自己的生命,牟取个人的私利。由此他得出结论:趋乐避苦就是自爱,这种自爱就是人的本性、人的行为的根本原则。他进一步提出自爱是从幼年起就铭刻在人的心里的唯一感情。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人们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爱自己甚于爱别人。
③自爱是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
他认为自然界服从运动规律,精神世界则服从利益规律,这里的利益是指一切能够使人幸福的东西。道德以人的利益为准绳,利益支配着我们的一切判断。这样,他就建立了一种极端利己主义的伦理思想。自爱不仅是人们行为的动机,同时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人们结成社会的唯一原因。
(3)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
①主要原则
个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相结合是爱尔维修道德学说的主要原则。他认为,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结合是人们获得幸福的关键所在,同时是道德的客观标准,只有把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结合起来的行为才是正直的、高尚的。
②公共利益大于个人利益
爱尔维修认为当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相互冲突时,为了公共利益,合法牺牲个人利益是合乎道德的。在这个问题上,他看重公共利益,主张把个人利益的追求引导到公共利益上去。他认为公众是一切个人的集合,他主张根据各种行为对公众是有利的、有害的或者无谓的,把它们分别称为道德的、罪恶的或者可以允许的。他认为,对个人行为价值的评价只能根据公共利益,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才是合乎道德的,反之是不道德的。
10.如何理解黑格尔的“真理是全体”。
【答案】黑格尔批判了近代西方哲学认识论优先的原则,反对独断论、怀疑论与折中主义,认为真理不是对个别事实的简单判断,哲学的真理是科学,“真理是全体”。
(1)概述
“真理”是指通过目的的实现而达到的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他认为真理是“客观性与概念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