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沈阳音乐学院专业理论之美学教程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移情说

【答案】“移情说”是在西方现代美学中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也是心理学美学流派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理论。德国心理学家、美学家立普斯是“移情说”的主要代表和创立者,他真正从心理学出发,对移情说作了全面、系统的阐明的。立普斯的“移情说”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把审美对象与审美欣赏都视为同一个自我,即没有自我的欣赏、没有自我的移情,也就没有美的对象。移情现象是一种“外射”作用,即把我的情感“外射”到事物身上去,使它变成事物的属性,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

2. 实践美学

【答案】实践美学是中国当代美学史上最重要、最有影响的学派,李泽厚为其学派的代表。李泽厚在20世纪50年代主张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认为美一方面是客观的,另一方面又离不开人类社会,美是客观的社会生活属性。实践美学的理论含义有四个方面:

①实践是以制造和使用工具为根本标志的物质生产实践,亦即人类能动地探索、征服、改造客观世界的主体性实践;

②实践是美学研究的根本基础;

③实践就是自然的人化;

④美与美感都是在漫长的历史实践中诞生出来的,是社会历史的成果。

3. 审美理想

【答案】审美理想是一种特殊的理想,是因为审美理想本质上是一种追求从一般人生境界向审美境界提升的超越精神,体现着人对生存意义不断探询和追问的最高心灵旨趣,而人的这种向着未来不断探问、寻求人生境界不断超越的超验追求精神,也正是审美活动一种特殊意义。

二、简答题

4. 简述柏拉图“摹仿说”对西方美学的影响。

【答案】“模仿说”是柏拉图把古希腊人关于模仿的观念提炼成了一种哲学理论,加工成一种本体论和认识论学说,用以说明万事万物的存在,以及艺术活动的本质。他认为艺术是一种感性活动,不能把握真实的存在(理念),甚至不能认识具体事物,只能模仿具体事物的影子,因此不能给人们提供真正的知识,不能把握真理; 艺术总是模仿心灵的低贱部分也就是情绪和感受部分,不能模仿心灵的高级部分,也就是理性部分。“摹仿说”对西方美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1)“模仿说”对现实主义文论的影响

现实主义文论是模仿说的近代形态。这种理论虽然经常使用模仿说的语言,但表达的却是一

种再现理论。模仿和再现的区别在于:模仿的对象总是个别事物,再现却可以同时把握事物的内在本质和普遍规律; 模仿是一种纯粹的接受,再现则是一种能动的把握。再现论之所以是模仿说的延续,是因为它也强调艺术要真实地描绘客观现实。它对模仿说的发展则在于,指出艺术不仅能把握个别现象还能把握一般本质,因此大大地提高了艺术的真理在为诗辩护的道路上取得新的进展。

(2)“模仿说”对自然主义文论的影响

自然主义文论是现实主义的延续,同时也是“模仿说”在现代文学理论中最后的体现。它是现实主义关于艺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立场的极端化。自然主义产生的思想土壤是实证主义哲学和实验科学(尤其是实验医学)思想,其代表人物是法国的龚古尔兄弟、左拉、莫泊桑; 美国的德莱塞、诺里斯、杰克·伦敦等。

总之,柏拉图及其“摹仿说”不但对西方美学产生了一定影响,而且对整个西方后世思想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文艺观上,他把在哲学上提倡的理念论作为他的整个文艺思想的理论基础; 在关于文艺的社会功用问题上,他从理想国的政治理想出发,提倡功利论是审美教育的出发点; 在文艺创作上,他认为灵感是文艺创作的原动力。可以说柏拉图的文艺理论是建立在他的唯心主义哲学基础上的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5. 简述社会美的主要类型。

【答案】概括起来讲,社会美主要包括人的美和生活环境的美两个大的方面:

(1)人的美

包括人的外在美和内在美。人的外在美主要包括形貌美、服饰美、风度美,内在美主要包括人的精神美和性格美。人的美是社会美的核心。

(2)生活环境的美

主要包括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美。物质环境包括人所处的自然环境、社区环境和居室环境。人文环境主要是指社会风尚。

6. 艺术作品可分为哪几层,各层有什么关系?

【答案】(1)艺术作品的层次

①物质材料层

即艺术作品赖以在现实中存在的物质实体和媒介,如大理石、画布、颜料、纸张、舞台、银幕、胶卷和录像带等;

②符号形式层

各种艺术都有自己指向意象世界的独特的符号形式,如色彩、线条、形体、音符、旋律、词语等,他们构成了艺术作品的第二层次;

③意象世界层

它是指建立在前两个层面基础上的、非现实的、展现人类审美经验的、能转化为被感性把握的、富有意味的表象世界,它是艺术作品的核心层次;

④超验意境层

超验意境层是审美意象背后所蕴涵着的形而上的人生哲理意味,它是艺术作品可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2)艺术作品四个层面的关系

艺术作品的四个层面总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共同构成犷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一个后面的层面总是以前面的层面为基础的,同时,它们又并非超越于前者之外,而是如水乳交融般地渗透在前者之中。

例如,符号形式本来就始终是以物质材料的方式存在的,而审美意象则是通过符号形式的意义来构成的; 意境虽然具有形而上的超验色彩,但却从不脱离具体的审美意象,意象层面恰恰是进入意境层面的必由之路。没有意象的引导,意境的产生根本无从谈起。中国的戏曲没有布景,只凭动作及意象来暗示一种境界; 中国的古诗少用动词,仅凭名词、形容词构成的意象就能引导读者进入一种超验的意境。

总之,艺术作品乃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不断生成的结构系统,又是一个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其中各个层面相互联系、相互凭依,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这些层面只有在整体的结构系统中才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地位,离开了这个整体,每一单个的层面都将变得毫无意义。

7. 为什么说“技”与“道”是艺术创造中的重要因素? “技”与“道”的关系是什么?

【答案】(1)“技”与“道”是艺术操作中的概念,而艺术操作是艺术意象生产的重要方面。

(2)“技”与“道”是艺术操作中的艺术技能与技巧的运用与发挥。不掌握这些技能和技巧,就不可能进入自己的艺术创作过程将自己孕育的意象物态化。因此,它们是艺术创作中不可逾越的环节。

(3)“技”与“道”中,技侧重于技巧、技能方面,而道则侧重于艺术意象创造和传达中无碍和充满生气的至高境界。

(4)“技”与“道”是相互依赖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5)艺术创造的最高境界是技与道之间界限消除。

8. 谈谈你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理解。

【答案】日常生活审美化指在当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对于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有一种直觉的审美追求,就是对大审美经济时代或体验经济时代的一种描述。日常生活审美化本质上乃是通过商品消费来产生感性体验的愉悦。最美好的生活应该是使人产生完整的愉快体验的生活,大审美经济时代人们越来越多的追求一种精神享受,追求一种快乐、幸福的体验,追求一种审美气氛。

9. 简述艺术教育与美育的关系及其主要任务。

【答案】(1)艺术教育与美育的关系

艺术教育与美育是教育过程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既联系又存在区别。

①艺术教育与美育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