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743传播学概论之传播学教程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操作化(opera}ionalization)
【答案】操作化也称具体化或分解化,是指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将抽象的概念和命题逐步分解为可测量的指标与可被实际调查资料检验的命题的过程。它是对复杂的社会现象进行定量研究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在现代社会调查研究中被广泛地应用。操作化是现代社会调查研究力法必经的一个阶段。操作化的作用在于:①使概念或命题具体化,使调查研究得以进行; ②使概念或命题量化,对社会现象的分析,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进行,避免了对社会现象的分析的片面性; ③对社会现象的分析是建立在量的基础上,使定性分析即结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而不是一种主观的臆断。
2. 刺激一反应理论
【答案】刺激一反应理论是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早期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大众媒介发出的信息能轻而易举让观众接受,这种理论被形象地称之为“枪弹理论”或“皮下注射理论”。“刺激一反应”机制和媒介效果强大的信念是该理论形成的基础。早期的传播学者认为,受众在“刺激一反应理论”机制作用下任凭传播内容摆布,只要把价值、思想与信息直接“注射”到每个被动的、原子式的受众个体身上,便可产生一种直接的、不经任何中介环节的效果,因此,媒介效果的实现完全取决于媒介所传播的内容。大众媒介有着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受众对大众媒介的信息产生大致相同的反应。
3. 语境
【答案】语境在传播学中称为传播情境。传播情境是指对特定的传播行为直接或间接产生影响的外部事物、条件或因素的总称,它包括具体的传播活动(如二人对话)进行的场景,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无他人在场等等; 在广义上,传播情境也包括传播行为的参与人所处的群体、组织、制度、规范、语言、文化等较大的环境。在很多情况下,传播情境会形成符号本身所不具有的新意义,并对符号本身的意义产生制约。
4. 《一个世界多种声音》
【答案】《多种声音,一个世界》即《麦克布莱德报告》,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国际传播研究委员会(又称“麦克布莱德委员会”)对世界信息基础组织结构和传播资源进行了三年的调查研究而得出的成果。1980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于同年的贝尔格莱德大会上通过。该报告倡导建立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主张通过放松版权法规、促进信息传播技术自由交流、鼓
励第月世界国家出版业发展及更多的传播资源共享等措施来改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信息传播资源不平等的状况。该报告的通过,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在“新世界信息秩序”之争中取得了重大胜利。
5. 内容分析法(contentanalysis )
【答案】内容分析法(contentanalysis )是传播学定量研究方法之一,传播学先驱拉斯韦尔最早使用这一方法对宣传内容进行了研究。内容分析法是指一种对明示的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调查方法。内容分析具有以下三个特点:①客观性一一必须要有明确的客观规则,保证不同的分析者分析同一素材能够得出相同的结论; ②系统性一一讯息内容或类型的取舍选择要有首尾一贯的标准,防止分析者仅选择支持自己见解的材料; ③普遍性一一将讯息属性和传播者以及受传者的特征联系起来,其目的是为了获得具有科学价值和理论意义的结果,而不是纯粹的“描述性”信息。内容分析的基本过程是“确定课题~选定对象~实施调查~整理分析~提出结论”O
6. 施拉姆
【答案】威尔伯·施拉姆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位传播学家,传播学学科的集大成者和创始人,人称“传播鼻祖”、“传播学之父”。他把美国新闻学与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其它学科综合起来进行研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归纳总结与修正,使之系统化、结构化,并创立传播学,这是其最大的功绩。1949年其第一本权威性著作《大众传播学》出版,是第一本传播学教科书,标志着传播学的创立。他建立了第一个大学的传播学研究机构,授予第一个传播学博士学位,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传播学教授头衔的人。他大力推进传播学教育,扩大传播学在教育及学术界的影响,培养了众多知名学者,形成了“施拉姆学派”。
二、简答题
7. 研究方法分为哪些? 各自的优缺点?
【答案】总体来讲,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常常习惯性分为定性和定量研究两种,但事实上在传播学发展过程中发现这种分法过于简单和粗略,在实际操作中一些研究方法是有交叉的。目前比较公认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控制实验法、个案研究法四个维度。
(1)调查研究法
①调查研究法是应用客观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对某种社会现象,在确定的范围内进行实地考察,并收集大量资料以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分为全面普查和抽样调查。
②调查研究法的步骤
a. 确定调查的总体范围与样本个数。
b. 制定抽样方案。
c. 实地访问,包括:第一,结构性访问,即设计调查问卷; 第二,主题性访问,即按事先设计好的大纲进行现场访问。
d. 整理分析调查结果。
③调查研究法的优缺点
a. 优点:本方法基本不受人为控制因素影响,较客观、全面准确。b. 缺点:对实际对象的相关性概括不佳。
(2)内容分析法
①内容分析是文献研究的一种类型,是对印刷文字、影片、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中显性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一项研究技术。一般分两个层次,说什么(传播内容)与怎么说(传播形式)。其特点包括:客观性; 系统性; 定量性; 显性内容。
②内容分析法的步骤
a. 提出研究假设,确定研究范围。
b. 制定分类表,确定分析单元,严格界定分类标准。
c. 将讯息内容按分类表的分类方式编码归类,计算各种类别所占比例,各种分析单元所占频数。
d. 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③内容分析法的优缺点
a. 优点:本方法可描述传播内容的倾向,说明信息来源特征,分析文本,说明读者对信息的意见,描述传播模式。
b. 缺点:分析对象有时并不能代表总体情况,研究者主观因素影响分类表的科学性。
(3)控制实验法
①控制实验法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人为地设计一个特定的、非自然状态的环境,在研究者控制下进行测验的方法。
②控制实验法的步骤
包括:a. 提出实验课题; b. 选定实验对象; c. 制作信息测试材料; d. 测试实验; e. 提出实验报告。 ③控制实验法的优缺点
a. 优点:本力一法优势在于可控制,本身逻辑性强。
b. 缺点:人为因素强,结论必有误差。
(4)个案研究法
①个案研究法源自心理学,用于检验某一对象的多方面特征。研究某一特定对象或案例在一定时期内的全面情况,传播学中应用不是很多。怀特首次用本方法对“把关人”进行实际研究。个案研究一般没有事先的研究假设,结果都从案例研究中得出,也不证实假设,其价值在于深入全面地占有研究对象的资料,可以提供许多材料与见解,供其他研究作基础使用,由后续研究得出一般结论。个案研究法就是检测某一对象的多方面特征的研究方法。
②在传播学研究中的应用
多用于检查某个传播者(如新闻编辑部、报社、特稿社、电台、广告公司等)多方面的特性,或者了解研究者所感兴趣的某一特定案例在一个时期内的全面情况。
③个案研究法的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