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28岁,因“左侧胫腓骨陈旧性骨不连术后切口皮肤缺损、骨外露伴流脓20余日”来诊。患者于2年前车祸致左小腿不全离断、左小腿挫灭伤、左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Ⅲ度污染)、左胫腓骨骨折、骨缺损,在全身麻醉插管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清创缝合术。1年半前(出院后7个月)因左小腿局部皮肤坏死导致骨外露并感染,行切开内固定取出术+左小腿皮肤植皮、外固定支架固定术。2个月前因左侧胫腓骨陈旧性骨折、骨不连并感染、糖尿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术后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查体:体温36.8℃,脉搏6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15/65mmHg(1mmHg=0.133kPa);左小腿中间可见一约5cm×4cm×2cm的皮肤缺损区域,皮缘不规整,缺损区见骨质外露,伤口内可见少量淡黄色液体渗出,量不多,无明显恶臭味,周围皮温不高,压痛(±)。诊断:左侧胫腓骨陈旧性骨不连术后切口皮肤缺损、骨外露伴感染,2型糖尿病。两次切口分泌物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耐药),血常规,肝、肾功能无异常。在治疗中再次行分泌物切口培养,结果为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应该选用的抗菌药物为() 克林霉素。 去甲万古霉素。 左氧氟沙星。 利奈唑胺。 替加环素。
患者,男65岁,高血压病史15年,晨起时突然发现右侧肢体不能活动,言语不清来院就诊。查体:神志尚清,定向力、理解力好,言语欠清,右侧肢体诸肌力量0~1级,肌张力低,右侧腱反射可引出,右侧巴宾斯基征(+)。此患者的功能状况应属于() BrnnstromⅠ期。 BrnnstromⅡ期。 BrnnstromⅢ期。 BrnnstromⅣ期。 BrnnstromⅤ期。
过敏性接触性口炎的组织病理学表现是() 棘层松解。 基底细胞层液化变性。 非特异性炎症反应。 上皮内疱形成。 上皮增生。
不同的除皱技术效果不同。可以使皮肤拉紧、颈阔肌复位的除皱术是() 皮下分离。 皮下分离+表浅肌肉腱膜系统(SMAS)-颈阔肌拉紧除皱术。 深部平面除皱术。 复合除皱术。 锯齿线悬吊术。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肺结核病情稳定阶段不容易出现下列哪种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