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吉林财经大学企业管理802管理学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行业内战略群
【答案】行业内战略群,又称战略集团,属于次行业(sub-industry )范畴。行业内战略群是依据战略特征来划分的,一个战略群是指某一行业内在某些战略特征方面相同或相似公司的集合。
一个行业中战略群体为数不多,它们采取本质上有所不同的战略。一个行业中战略群的形成与变化有各种原因,比如,企业成立时所依赖的技术或资源条件不同,企业的目标或者对风险的态度不同等等。行业内战略群间在竞争、利润率等方面的差异是由于移动壁垒的存在。与进入壁垒抵抗产业外的企业入侵的作用相似,移动壁垒阻止了产业内企业从一种战略群向另一战略群移动。
2. 激励
【答案】激励(motivation 主要指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它通常是和动机连在一起的。美国管理学家罗宾斯把动机定义为个体通过高水平的努力而实现组织目标的愿望,而这种努力又能满足个体的某些需要。一般而言,动机是指为满足某种需要而产生并维持行动,以达到目的的内部驱动力。包含三个关键要素:努力、组织目标和需要。
3. 群体
【答案】群体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活动中,具有某些共同的利益需求或思想情绪、情趣,通过特定的相互关系而结成的两人以上的集体。群体有其自身的特点:①成员有共同的目标; ②成员对群体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群体内有结构,有共同的价值观等。
4. Z 理论
【答案】〔1)Z 理沦的来源Z 理论是由美国加州大学管理学院日裔美籍教授威廉. 大内在比较日本企业和美国企业管理特点的不同和分析日本的企业管理经验基础之上,参照X 理论和Y 理论提出来的新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是鉴于美国企业面临着日本企业的严重挑战。
(2)Z 理论的内容
Z 理论认为企业管理当局与职工的利益是一致的,两者的积极性可融为一体。其研究的重点是人与企业、人与工作之间的关系,具体包括:
①企业对职工的雇佣应是长期的而不是短期的; ②上下结合制定决策,鼓励职工参与企业的管理工作; ③实行个人负责制; ④卜下级之间关系要融洽; ⑤对职工要进行知识全面的培训,使职工有多方面工作的经验; ⑥相对缓慢的评价与稳步提拔; ⑦管理过程既要运用统计报表、数字信息等清晰鲜明的控制手段,又注重对人的经验和潜能进行细致而积极的启发诱导。
5. 反馈控制
【答案】(1)反馈控制的概念
反馈控制又称事后控制、成果控制,是指在一个时期的生产经营活动己经结束以后,对本期
的资源利用状况及其结果进行总结。主要包括财务分析、成本分析、质量分析以及职工成绩评定等内容。这类控制主要是分析工作的执行结果,将其与控制标准相比较,发现已经发生或即将出现的偏差,分析其原因和对未来的可能影响,及时拟定纠正措施并予以实施,以防止偏差继续发生或防止其今后再度发生。
(2)反馈控制的优缺点
①优点:A. 反馈控制为管理者提供了关于计划的效果究竟如何的真实信息; B. 反馈控制可以增强员工的积极性。
②缺点:A. 只能事后发挥作用,任何供以反馈分析的结果都是既定的、不能改变的结果,惟一的作用是为以后类似的工作提供警戒与参考; B. 偏差发生与被发现并得到纠正之间有较长一段时滞,这必然对偏差纠正的效果发生很大影响。
二、简答题
6. 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可以采用哪些方法?
【答案】针对管理人员管理技能的培训方法可以有以下几种:
(1)指导计划。指导计划是一种可以为指导双方带来收益的培训方式。个体可以通过向伙伴或指导者学习来获得领导技能的提高,另一方面指导者也可以从指导他人的过程中获得满足与个人关系卜的回报,同时指导过程也是一种管理方式的接替过程。
(2)工作轮换。工作轮换是管理人员培训常用的一种技术,主要日的是通过让受训者到各个部门去学习以扩大他们对整个企业各个环节工作的了解,也有助于管理者丰富自己的工作经验,找到适合自己的管理方式和管理领域。对于为企业高层培养接班人的继任计划的一部分,工作轮换意味着打通企业业务的各个环节、建立对公司文化和价值观的坚定认同、增长才干为接替高层领导的位置做准备。
(3)敏感性训练。这是一种在培训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旨在提高参加者对自己行为以及他人行为洞察力的训练。这种训练的假设前提是,接受敏感训练而变得敏感的雇员会觉得比较容易作为一个小组的成员和其他组员和睦相处、协调工作。
(4)多样化培训。一般来讲,受训者首先需要完成一套问卷,问题包括对不同雇员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的认识、典型的交流方式、对弱势群体的管理、归因风格和管理风格等; 然后进行全体讨论,重点是怎样消除对其他人的歧视和孤立等问题,最后根据问题提高知觉性以引发工作中的行为改变。多样化培训同样强调从各种不同的人获取信息的方法以及怎样以适当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此类培训有助于提高管理者的教练和指导技能、给予绩效反馈的技能,以及解决人际冲突的技能等。
(5)评价中心。评价中心是一个结构化的测量方法,用以测量与领导有效性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包括公文筐练习(观察受训者在特定条件下如何处理许多备忘录和文件),商业游戏和无领导小组讨论。评价中心最初的目的是在选拔过程中提高管理者的潜力,现在大部分公司使用评价中心来进行管理者选拔和管理者培训开发。
7. 简述(控制中)责任中心的类型。
【答案】责任中心是为完成某种责任而设立的特定部门,划分责任中心的目的是为了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各部门在其权责范围内烙尽职守,努力工作,然后按成绩优劣进行奖惩,从而真正提高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责任中心的基本特征是权、责、利相结合。责任中心的类型包括以下几种:
(1)成本中心。成本中心是对成本或费用负责的责任中心,特点是只对生产或经营过程中投入的成本或费用负责,只对消耗负责,而不承担收入实现的责任。成本中心的适用范围很广,上层有总会计师为首的厂部成本中心,中层有以科室、车间领导为首的成本中心,基层有班组或个人的成本中心。责任中心不论层次高低,所负责任大小,都有成本发生。
(2)利润中心。利润中心是对利润负责的责任中心,由于利润等于收入减去成本和费用,所以利润中心实际上既要对收入负责,义要对成本费用负责。
(3)投资中心。投资中心是对投资负责的中心,特点是既要对利润负责,又要对利润与投资之间的比例关系负责。投资中心是最高层次的责任中心,它拥有最大的决策权,也承担最大的责任。
8. 简述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
【答案】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丁人的劳动生产率的问题,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泰勒因在管理理论的创建上作出了突出贡献而被人们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工作定额
泰勒为了制定有科学依据的工作定额,进行了动作和时间研究,所采用的力法是:把工人的操作分解为基本动作,将每一个动作、每一道工序所使用的时间记录下来,去掉多余的动作和不必要的时间,得出必要的工作时间并加上必要的体息时间,即完成该项工作所需要的标准时间,据此定出一个工人“合理的口工作量”。
(2)标准化
泰勒认为,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用科学方法对工人的操作方法、工具、劳动和休息时间的搭配、机器的安排和作业环境的布置等进行分析,消除各种不合理的因素,把各种最好的因素结合起来,形成最好的方法,这是管理当局的重要职责。所谓标准化就是要让工人在工作时采用标准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的工具、机器、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
(3)能力与工作相匹配
泰勒认为,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下作挑选第一流的下人。只要下作对他合适而且他也愿意做这项下作,他就能够成为第一流的工人。管理人员的责任就在于使工人的能力与工作相匹配,为每项工作找出最适合这项工作的人选,并对其进行系统的培训和教育,用科学的操作方法来提高经过科学选择的“第一流的工人”,使他们严格按照最佳方法进行工作,激励他们尽最大努力去工作。对那些体力和智力不适合做分配给他们的工作的人,应重新安排到适合他们的工作岗位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