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随着我国知识产权战略的提出,专利行为已经上升到关系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高度。企业专利行为也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专利池就是近年来国际企业专利战略的重要手段之一。专利池不仅便于成员间共享汇集专利,并且可以通过将专利打包的形式统一对外许可,更重要的是能够对技术实现钳制,实现产业内的技术垄断优势。本文以专利池的产业特性作为切入点,在多媒体编解码技术产业和第三代移动通信产业上分别对比分析了外资成熟专利池与国内专利池的结构及技术特点,着重考察了外资专利池内成员的专利质量,进而分析其专利战略。创新性地对比中外专利池技术路径,采用分布滞后模型定量地分析外资专利池对其他参与者的影响方式及影响方式,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首先,对外资专利池内部成员竞争质量的分析可以看出专利池内部结构并不均衡,少数企业掌握专利池内大量专利,但同时,专利池内呈现成员企业专利互补的结构,专利池成员企业在专利的质量构成上呈现差异化。成员企业采取专利策略不尽相同,一类企业侧重数量上的优势,以活跃的专利活动来体现其技术优势;而另一类企业则重视单个专利技术的应用范围,强调个体专利质量的提升,因此成员技术发展具有互补态势。其次,从内外资专利池的技术路径发展上来看,内外资专利池基本遵循相近的发展路径,体现了产业内的竞争性,另一方面,内外资专利池部分技术路径存在差异的结果,表明外资专利池技术路径上的钳制,达到了专利池的技术控制效果。最后,通过对外资专利池对池外三个不同类型企业(内资专利池企业,外资非专利池企业和内资非专利池企业)的钳制效应影响的实证分析,可以看到外资专利池不论在专利申请行为还是授权数量上,对于池外企业均具有带动作用。但是随着滞后期的增加,这种带动作用有所减弱,甚至出现了抑制作用,可以理解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了在技术路径上的钳制作用,证明专利池成员企业在行业中具有技术控制力。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