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而知识产权规则国际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也日益加深。发达国家经过多年的知识产权布局已经控制了我国大部分的知识资源,在将世界范围的创新引入中国的同时,也为其封锁国内企业的技术创新空间提供了工具。针对已有研究中存在的定量分析少、缺少系统化的缺点,本研究综合运用定量方法和模型,通过全面分析外国企业在华专利行为各个方面,提供了一副外国企业在华专利行为的全景画卷。本文首先对中外专利制度和中外工业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差异进行了描述。其次,根据外国在华获取专利权保护的阶段划分,基于外国在华的翔实专利数据和相关的经济数据,应用规范的计量经济学方法,分别对外国企业在华专利申请行为、专利维持行为、专利许可行为和专利诉讼行为进行了剖析。最后,将企业的专利行为作为一个整体,分析了专利行为与企业绩效的联系。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第一,技术创新能力支持了外国在华的专利活动;外国企业在华专利申请首先是为了保护技术的本国市场不受中国出口的损害,其次才是保护该技术的中国市场;外商直接投资活动则降低了外国在华申请发明的倾向。第二,外国企业在华专利维持行为和许可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技术、国家、申请年份、专利属性和申请人属性五个方面。其中申请人属性的影响超过专利属性,国家和申请年份的影响超过技术。具体而言药品专利的维持时间最长,电子工程领域的专利许可次数较多;日本的专利维持时间最长;专利的保护范围和专利家族的规模越大,申请人的技术创新能力越强,专利的维持时间越长,专利被许可的次数越多。第三,DVD专利联盟的组建整体上不利于本土企业的技术创新,但是不同DVD专利联盟在技术促进或者技术阻滞上的效果不同。第四,成本效益原则能够解释外国在华的专利申请动机,即外国企业只有在专利价值超过其在发展中国家获取、维持和执行专利权的成本时,才会在该国申请专利。第五,专利申请和专利授权在促进企业绩效时的角色不同,专利申请的数量能够带来企业销售收入的增长,而专利申请的质量却可以带来企业利润增长。企业的技术资源多样化可以促进企业绩效,而企业的产品多元化对企业绩效有负面影响。企业研发活动的投入规模和范围越大,研发活动的产出质量越高,研发活动对企业绩效的贡献便越大。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