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北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中外教育史复试之外国教育史教程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辨析题
1. 学校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思维和问题解决一般方法的训练上,而不应放在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上。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这种观点将解决问题的能力看作是一种不可分的单一能力,认为这种能力可以通过系统的心理训练得到加强。
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已确认,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多种子技能构成。如果不去有效地教会这些子技能并对这些子技能进行概括、协调和整合,那么这种忽视学生对十知识、技能、方法的掌握,而去一味地追求普遍的、一般的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便只能是一种幻想。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是进行专门训练还是结合学科知识进行训练,目前尚有争议,较多的研究结果支持结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来进行解决问题策略的训练。
2. 夸美纽斯主张设立全国统一的学制。
【答案】正确
(1)为了使国家便于管理全国的学校,为了使所有的儿童都有上学的机会,夸美纽斯主张建立全国统一的学制。他依据儿童的年龄特征,把人从出生到成年接受教育的过程分为四个时期,每期6年,各由相应的学校进行教育:
①出生1~6岁是婴儿期,在“母亲的膝前”——母育学校接受家庭教育;
②6~12岁是儿童期,由设在每个村落的国语学校进行初等教育;
③12~18岁是少年期,由设在每个城市的拉丁语学校实施中等教育;
④18~24岁为青年期,通过设于省城或王国的大学接受高等教育。
(2)夸美纽斯首次提出的这种前后衔接的统一的学校体系,从学校的设置上打破了封建教育的等级限制及其没有系统的学校体制的状况,是教育思想发展史上关于学校设置理论的一个重大进步,对后来资本主义学校制度的形成有很人的影响。
3. 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具体理由如下:
(1)教学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是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与智育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智育,即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发展学生的智力,主要是通过教学进行的。但不能把两者等同。一方面,教学也是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的途径; 另一方面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等才能全面实现。
把教学等同十智育将阻碍全面发挥教学的作用。
(2)题中的观点仅仅把教学看成是实施智育的途径,忽视了教学同时还是实施德育、美育和体育的基本途径。即使作为实施智育的途径,教学也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授受,还包括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
二、简答题
4. 简评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理论。
【答案】赫尔巴特把兴趣活动划分为注意、期待、要求、行动四个阶段,并根据儿童在学习活动中的两种思维状态即专心与审思,提出了他的教学形式阶段的理论。对其理论的简评如下:
(1)赫尔巴特指出,任何教学活动都要经历明了、联合、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
①明了(或清晰)。当一个表象由自身的力量突出在感官前,兴趣活动对它产生注意; 这时,学生处于静止的专心活动; 教师通过运用直观教具和讲解的方法,进行明确的提示,使学生获得清晰的表象,以作好观念联合,即学习新知识的准备。
②联合(或联想)。由于新表象的产生并进入意识,激起原有观念的活动,因而产生新旧观念的联合,但又尚未出现最后的结果; 这时,兴趣活动处于获得新观念前的期待阶段;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与学生进行无拘束的谈话,运用分析的教学方法。
③系统。新旧观念最初形成的联系并不是十分有序的,因而需要对前一阶段由专心活动得到的结果进行审思; 兴趣活动正处于要求阶段; 这时,需要采用综合的教学方法,使新旧观念间的联合系统化,从而获得新的概念。
④方法。新旧观念间的联合形成后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强化,这就要求学生自己进行活动,通过练习巩固新习得的知识。
(2)赫尔巴特教学形式阶段理论依据心理学的观点,反映了人类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本质认识的发展,为建立明确而规范的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为教育科学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直接影响并推动了当时及之后世界教育实践的发展,为提高教学质量做出了贡献。
(3)赫尔巴特教学形式阶段理论过于强调从教师的角度推进教学进程,难以较好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表现出机械论倾向。
5. 简述梁启超关于教育作用和宗旨的观点。
【答案】(1)梁启超关于教育作用的观点
梁启超与康有为一样,都持有“教育救国论”的观点,故非常重视教育作用,认为国家强弱以教育为转移。他阐述了“民智”与“民权”的关系。他说:“今日欲伸民权,必以广民智为第一
,义”“有一分之智,即有一分之权; 有六七分之智,即有六七分之权; 有十分之智,即有十分之权。”他的意思是说,只有首先提高了人民的文教素质,然后才能在中国实现民权政治。梁启超就是从这一角度论述教育作用的,他的这种认识是卓越而深刻的,然而在当时的中国,仅靠教育去“救亡图存”显然是行不通的。
(2)梁启超关于教育宗旨的观点
,即指出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梁启超认为,梁启超强调了教育应有明确的“宗旨”
教育是人类一项极其复杂的活动,更不能没有宗旨,他曾说:“他事无宗旨犹可以苟且迁就,教育无宗旨,则寸毫不能有成。”他认为教育目的正确与否,至关重大,封建教育之所以腐朽,洋务教育之所以收效甚微,主要在于教育目的上的错误,他批评中国传统教育最大的缺点,是培养出来的人缺乏国家观念、公共观念和自治观念,只求个人完善,或者就想升官发财,奴性、作伪、自
,,所以私、怯懦、麻木是人们的通病。“可以为一个人的资格”“而独无可以为一国国民之资格”
,他要求培养的新式国民,应具有独立的人格,权利他提出教育要培养“特色的国民”(“新民”)
义务并重的思想,有知识、道德和才干,既能自主、自立,又有团体协作精神。
6. 简述福禄培尔的幼儿教育理论。
【答案】(1)幼儿园工作的意义和任务
福禄培尔认为,家庭和母亲在幼儿教育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但由于有许多母亲没有充分的时间来教育自己的子女,也没有受过相当的教育训练,因此,建立公立幼儿机构成为必要。另外,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是完善的教育的首要和不可缺少的条件。“家庭生活在儿童生长的每一个时期,甚至在人的整个一生中都是无比重要的。”
福禄培尔指出,幼儿园工作的任务是通过各种游戏和活动,培养儿童的社会态度和民族美德,使他们认识自然与人类,发展他们的智力与体力以及做事或生产的技能和技巧,尤其是运用知识与实践的能力,从而,为下一个阶段的发展做好准备。此外,幼儿园还应担负起训练幼儿园教师,推广幼儿教育经验的任务。
(2)幼儿园的教育方法
福禄培尔认为,自我活动是一切生命的最基本的特性。自我活动能表现出儿童的发展程度,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兴趣与注意,鼓励自信和自尊,引导儿童了解各种知识的关系,使学习成为一种自然而令人偷快的活动,并激发儿童去创造。他十分重视儿童的亲身观察,要求教育工作者有意识地把有关联性的事物呈现在儿童面前,使儿童能容易而正确地知觉这些事物,并形成观念。他还高度评价游戏的教育价值,把游戏看做儿童内在本质向外的自发表现,是人在这一阶段上最纯洁的精神产物。因此,他主张为儿童建立公共游戏场所。另外,福禄培尔认为,儿童只有通过与他人的交往,才能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进而认识人性。在后来的幼儿教育实践中,他也把“社会参与”作为重要的幼儿教育方法,要求教育儿童使之充分适应小组生活,并重视家庭和邻里生活。
(3)幼儿园课程
福禄培尔建立了以包括游戏与歌谣、恩物游戏、手工作业、运动游戏、自然研究,以及唱歌、表演和讲故事等的幼儿园课程体系。其中恩物与作业是两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恩物的教育价值在于,它是帮助儿童认识自然及其内在规律的重要工具。恩物是自然的象征,如球是整个世界的象征,圆形表示动物的形体等。儿童通过这些恩物,由简及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认识自然,进而洞察神性。所以,恩物是福禄培尔帮助儿童认识自然及其内在的规律的工具。作业,是福禄贝尔为幼儿园确定的另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及课程。他倡导作业的种类很多,如纸工,绘画、拼图、